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微创手术的普及,不少医院都已配置至少2-3台C形臂,辅助医生进行介入治疗手术。而在国外不少发达国家C形臂在骨科及介入科室配置达到10台甚至几十台的量。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C形臂在医院手术科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国内市场增量也在不断攀升。
C臂作为外科医生手术的“眼睛”,主要为医生的介入、骨科手术进行观察、定位。由于其机身灵活便于移动,所以C臂都会在手术前移动到手术室,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作为一个辅助手术过程的设备,医生与其搭档,对其性能的要求也会增高。图像质量、成像时间、辐射剂量、操作安全性等都成为医生是否选择它的重要标准。
目前市面上的小C主要分为平板小C和影增小C。两者成像原理有本质上的区别。影增小C顾名思义探测器为影像增强器,其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影增为实时成像,将穿透人体的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并使图像增亮,一旦停止曝光则图像消失。为了进行图像处理,影像增强器需要与摄像系统配合,图像拍摄下来后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所以其成像环节多时间长,容易造成图像信息的丢失和噪声的增加,由于分辨率较低,图像质量也不理想。而数字平板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成像原理是X射线穿过物体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作用于闪烁层。X射线光子先转化成可见光再由非晶硅光电层转换为电信号储存于电容中,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经过内存储、处理将影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平板探测器也分为非晶硅探测器和非晶硒探测器。通过数字平板成像使其图像分辨率更高,图像效果更好。成像速度也大幅提升。相较于影像增强器,大幅减少了过多成像环节对信号的丢失及损耗,缩短了成像时间,也提高了图像清晰度。彻底改善了影像增强器只能实时成像的弊端。
平板小C的X射线利用率高,成像速度也大幅提高,获得图像信息仅需要30s~60s,曝光时间仅需3s,采集时间≤10ms。放射医师进行曝光后可以立即从屏幕上观察到图像,并且可以同步传输至工作站,快速进行阅片和发送诊断报告。平板小C移动便捷灵活,手术过程中通过平板小C快速摄片,医师能够立即得到术中图像,实时引导医师手术,大幅提高手术效率及时间,同时也提升了手术的准确性。C臂逐渐成为介入、骨科手术不可或缺的搭档。
平板拍摄成像幅面大,拍摄一次就可以看到完整部位病灶的影像,不需要多次拍摄,且拍影像显示清晰完整。在医生引导手术定位时,能大幅缩短医生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效率。由于影增成像幅面为圆形,成像所覆盖到的病灶部位视野也收到限制。对于多脊柱或者宽厚患者摄片时难以覆盖,需要多张摄片,降低了医生的手术效率。
X线作为一种电离辐射,人体如长时间或间接接受超过一定限值得辐射会引发健康问题,严重的话将导致癌症的发生。所以拍片过程中降低辐射剂量尤为重要。影像增强器通过牺牲影像质量,使得其剂量更低,但其所受辐射时间长。而平板探测器幅面更大,所需曝光次数较少,总曝光时长大幅降低,使患者和医师所受的辐射剂量及辐射时间也随之导致降低。
综上所述,平板C形臂凭借其清晰的图像、快速的成像时间、更低的辐射剂量、成像幅面大等优势逐渐成为骨科及介入手术的首选。其相较于影增,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成像,更快引导医师手术,使得手术效率更高,诊断更加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