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增强器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出现改变了荧光屏成像的方式,并使X射线透视剂量大幅降低,使得医生和病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影增技术的发明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也推动了X线技术的发展。
转眼至今,X线技术已愈发的成熟,动态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让临床精准诊断更上了一个台阶;而影增技术经历了长达50年的历程后,出于人们对精准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今天它也慢慢开始退出了主流舞台。
分析其原因,首先影增小C在图像成像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影增成像幅面小,所拍摄部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以拍摄锥体为例,影增一次只能显示3-4个椎体,因此需要多次拍摄才能观察完整的锥体,而多次拍摄难免会造成误差,影响最终的诊断。
众所周知,影像增强器是实时成像,把穿透人体的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并使图像亮度增强,一旦停止曝光后图像就消失。为了进行图像处理,影像增强器需要与摄像系统配合,把图像拍摄下来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原始图像信号经过光栅、影像增强器、光学系统、电视摄像机或CCD固定摄像器等多级处理后,多次弱化,最终可以利用的信号还不到50%。因此影增图像存在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不足、容易畸变等劣势,这导致最终成像的细腻程度较差,微小及重叠的病灶显示不清楚,不利于临床进行精准诊断。
另一方面,长时间使用影增设备都会有较大的剂量辐射,我们知道影增小C常见的曝光模式有连续透视、自动曝光控制和脉冲透视。连续透视模式延续了传统的X射线成像的原理,诊断过程中连续的X射线照射,使得作为敏感器件的影像增强器能够及时或动态地连续反映被照物体的变化和移动,这样患者及医生需要多承担更多的辐射剂量。
在追求精准医疗的今天,我们不难看出影增设备已无法满足当下医疗水平的需求,影增设备带来的变革和对X线发展的推动毋庸置疑,但在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竞争下、精准医疗的高要求下,或许它只能成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