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建安部落 五人说诗

时间:2022-05-23 19:10:33  来源:  作者:

  建安部落•五人说诗

  《真相》

  闫晓光

  他,直挺挺站在那里

  死死盯着前方

  头发、衣服凌乱

  脏兮兮的口罩捂着脸

  两只眼睛,收起

  岁月的锋刃

  前方,在哪里?

  他将在何时,重新启程?

  在喧嚣中沉浮,我

  可否与他同行?

  起步之前,他的目光

  突然,转向我

  作者简介:闫晓光,广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在线注册诗人。一个爱诗的平常人,一个读诗的公务员,一个写诗的非诗人。

  诗说

  人们常常会问到传统诗与现代诗的区别,我认为主要应从写作的切入角度去衡量,我曾把之称为“以诗寓思”(传统的触景生情和睹物思人也有“思”在,但着眼点在“情”上)。如此衡量,闫晓光的这首《真相》就属于现代诗,一首有思想含量和思想力量的诗。

  在我的印象中,闫晓光一直在情与思、俗与雅的对撞与纠缠中行进,自他开始创作“黑白”系列始,思维和观念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他对既往艺术传统的反省与对平面化表达的背离,开始注重审美和思辨两个维度的平衡,同时糅合了我所主张的“诗证”原则,从而让他的诗歌呈现出情感与精神的饱和度和尖锐性。这首《真相》也是他创作理念的很好体现。

  诗歌采用第三人称的旁观视角,整首诗是情思充沛的语言雕塑,一个矗立在时间和时代背景上的特点人物的“他”的内在与外在形象被勾略刻画出来,“直挺挺”“脏兮兮”等烘托出一颗不屈的灵魂,作者用“死死”盯住前方的“眼睛”作为特写,用“口罩”作为背景的定格,到这里,“他”的形神已经具备,但还不能算是诗。第三节的三个问号,深化着这首诗的情感和思想深度。对前程的疑问,对何时启程的追问和对自我的反问构成一个由他及我、由远及近,不断开掘的思维轨迹,展示了诗人激愤的情绪和勇毅的自我拯救。事实上,到这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本创意。但“他”的突然转身逼视,又把一双隐形的“眼睛”——也许像那双凝望前程的眼睛一样“死死”地盯住了“我”,至此,由“他”到“我”,由外在到主体的递进,通过视角变化和镜头转换,成为诗意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我会有怎样的感觉?怎样的醒悟?怎样的行动?……则成为真正的诗意核心所在。

  如细读这首诗,会涉及许多艺术的、社会的、哲学的命题,也许那会过度解读,但解读从来都是诗歌不断延展层累的部分。诗人以“真相”为题,其实是把这一切作为了被遮蔽的部分,包括我们眼睛、身体、思维所抵达的事实,而这一悖论,恰恰是需要我们不断自我惊醒、大胆直面和积极探求之所在。我们或者是真相的一部分,或者是掩盖真相的一部分,或者有意,或者无意。《真相》能唤醒我们什么?唤起我们什么?……让我们各自作答吧 。

  作者简介:马启代,山东东平人。中诗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1985年发表作品,出版过诗文集《失败之书》等31部,有诗文被翻译成英、俄、韩等多国文字,获得过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创作奖、首届亚洲诗人奖(韩国)等,入编《山东文学通史》。

  在悬念中窥探诗歌的“真相”

  ——读闫晓光的诗歌《真相》

  晓光兄这首诗,诗题为《真相》,落笔却处处无“真相”二字,他把真相留给了读者。这种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或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真相”,加深了诗意的悬念,令人读后过目不忘。

  “他,直挺挺站在那里/死死盯着前方”——他是谁?

  诗歌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当然无须交代。在诗歌里,“他”,只是代表诗人要表达的一个意象,但“他”又是一个虚而又实的存在。毋庸置疑的是,诗人从第三人称中突兀呈现出来的“他”,一下抓住我,让我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他“头发、衣服凌乱/脏兮兮的口罩捂着脸/两只眼睛,收起/岁月的锋刃”,诗歌的第二节依然承上,也启下。在惜墨如金的诗句里,诗人在这节依然还要用浓墨重彩的细节来强化“他”的形状:头发衣服的凌乱,脏兮兮的口罩。并由表及里,由形至神,他“两只眼睛,收起/岁月的锋刃”,进一步凸出“他”的形与神。

  “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诗人没有说。只承前启后的笔锋一转,连发三问:

  “前方,在哪里?/他将在何时,重新启程?/在喧嚣中沉浮,我/可否与他同行?”

  诗意至此,令人不得不再次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和猜想:“他是谁?”

  然于百转千回中,又豁然释怀。或许“他”是谁,“真相”到底是什么,已经并不那么重要了,诗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已经感染了你我。

  最后的一节两句,窃以为是全诗的精华和点睛之笔,“起步之前,他的目光/突然,转向我”。诗人以常用的象征和隐喻的力量,将情与景,矛与盾的冲突,巧妙地设置并妥善处理,并留下袅袅余音。

  “诗无达诂”,执意要从字面去解剖诗歌的纹理,或执意要从这首诗中寻求诗人要表达的“真相”,无疑是缘木求鱼。但能从诗人的诗艺中能悟得一丝半点启示,于读诗人,目的已经达到。

  王国维说,“景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闫晓光兄深耕诗坛多年,从这首诗歌的悬念中,可看出他已窥探到诗歌的真相。

  作者简介:项见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诗歌、小说、散文、诗词、诗评见《诗刊》《诗选刊》《中华诗词》《北京文学》等近百种刊物及网络。获全国各类文学奖数十,有诗作入选多种权威选本。著有散文集《夜来风雨声》,诗歌集《北漂手记》《我那遥远的内荆河》,诗评集《一诗一品》,古诗文合集《拾雅阁主人古诗文集》等数部 ,现为《财经文学》总编助理(详见“项见闻百度百科”或“项见闻搜狗百科”)。

  不确定性拉大诗歌表达意义空间

  诗歌要呈现出人和生活背后的情感价值。诗人永远要面对两个问题:生活的真实和诗歌的真实,也就是说,诗歌要置身于生活和生命的第一现场,要置身于精神和情感的第一现场。这一如我常常所说的,批评源于爱,反思源于对事物痛疼的敏感。《真相》中诗人给我们呈现出思想的批判和反思。诗的启句为一图画式的构成,使诗歌形成一个画面,语句意象突兀,像一块石头,又像一把刀子,像一个荒芜的人,孤零零地站在大地。随后诗歌进入一种描述状态,并通过一个人形象的描述进一步增加画面的观感,“头发、衣服凌乱/脏兮兮的口罩捂着脸/两只眼睛,收起/岁月的锋刃”。眼睛和锋刃相对应,进一步把感受力的冲击向前推,接下来就像流水一样,突然不知下一步的方向,构成一种表达的不确定性。既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谁是同行人,一个人陷入一种茫然之中。走或者沉浮,何尝不是我们的生活状态。至于“突然,转向我”,不过是一种不确定中的臆想而已。

  《真相》字面呈现出的,其实不过是一个不知所终之人的茫然,诗人试图通过一个困惑的人,来表达常人的困惑,精神的困惑,生活意义的困惑。诗歌常常要面对的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具体的物象的转化,正如卡佛所说:“作家要面对简单的事物,比如落日或一只旧鞋子,惊讶的张口结舌的资源”。而不确定性,在诗歌中永远是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具体的意象,但确是一个永久丰富的资源。一个诗人就是要在这种并不确定性中,需找自我救赎的答案,唯有此,我们的质疑,反思,叩问,方才会产生更得表达意义空间。

  作者简介:蒲素平 ,笔名阿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获第三届孙犁文学奖、诗探索·第六届中国诗歌发现奖,首届河北文艺贡献奖,河北文艺评论奖,首届贾大山文学特别奖等。

  诗歌《真相》中人物的身份和使命

  诗歌是思想的花朵和人性之美的灵光。文学永远保持着其自身性,思想艺术性。只有能够洞悉世间万物背后的天道本质,才可以称为是一个成熟的诗人。读了闫晓光的这首小诗《真相》,让我对他的诗歌有了重新认识的想法。

  诗歌在第一小节直接把人物推到了读者面前。“直挺挺”“死死盯着”等叠词的使用,让使我想起了杨绛的《老王》,他临死前去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上。……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这注定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接着继续描写人物。读到口罩捂住了嘴,就不难理解人物的眼神中为什么收起了刀锋。其中的无奈、困惑、焦虑、绝望等令人唏嘘和深思。我们常说: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人一旦从自身破坏掉,被迫失去表达的器官,也就被堵住了表达的通道,等于内心被禁锢。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大悲伤。

  第三小节接连三问,都是我替人物发出的质疑,其中的深味不言而喻。我的疑问可能正是他心中的焦虑。当我抛出第三个问题“我可否与他同行?”时,他的目光突然转向我,仿佛在说:你可否与我同行?完成同道中的人与人内心的高度契合,又让诗歌中的人物巧妙地交相置换了彼此的身份。或者说,让人物完成了身份的重叠。

  身份的重叠,也是使命的重叠。我们都知道,就诗歌来说,其意义在“言志”。这个“志”不但是思想的表现,也是情感的表现。因而,诗歌的意义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写宇宙天地,忧国忧民,抒写怀抱,人情事理等思想情感。那么,这首小诗借一个没有出现名字的人物,对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并试图去完成至关重要的生存文化命题。

  作者简介:张萌,笔名青小衣,中国作协会员,邯郸市作协副主席。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钟山》《中国作家》《星星》《作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被评为河北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作家",出版诗集《像雪一样活着》《我用手指弹奏生活》《我一直在赵国》。

  生活的脚步与诗歌的灵魂

  ——闫晓光诗歌读后

  1、生活没有真相。

  多年来,晓光兄的创作我一直都在关注,他的文字给我的感觉都是带着泥巴清香的底层书写,诗歌清新不跟风,简洁不流俗。记得多年以前,我就曾跟见君兄私下里交流过对晓光诗歌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我一直觉得,抛开身份,晓光兄一直没有走出乡土(或者说是心中理想的回望和那份执着的念想),他是诗歌界的一个另类,就像广袤土地上的一棵秕谷,不饱满,也不张扬,但是一直努力生长;不功利、不违心,不温不火,但是一直保持自己的那种恬淡、静好的旺盛力量。因此,他写母亲家人、写村庄土地、写岁月河流、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全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甚至于我都觉得,这就是生活中的另一个他,是他在诗歌中寻到的生活真相。

  实际上,我想说,生活并没有真相。我们写诗,很有可能就是尝试在诗意中寻找生活的慰藉,努力在语言中寻找心灵的故乡。

  2、诗歌的灵魂是生活

  晓光兄平时写了作品,总喜欢在微信里第一时间推给我。我看后,一般很少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评论家,言多必失,所以一般就用一个“好”或者“还不错”“还行”来代替我对诗作的理解。应该是近几年开始,我发现他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的诗歌写作,都带上了一种对沧桑岁月,对坎坷生活甚至对多舛命运的呐喊和呻吟,也有对未来方向的挣扎和彷徨。我个人觉得是他诗歌的自我审视期和反省成熟期。

  直到这次,他拿出来这首《真相》,令我大吃一惊。晓光给我说,这是他对自己分行写作的反思。诗歌中是一个犹豫徘徊,看不到真相,迷惘的流浪者,他说自己又“何尝不是行走在诗行中的流浪者?”

  那么我们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生命的自我蝉蜕吗?是灵魂的自我救赎吗?我想告诉他:诗歌的灵魂是生活。可是,我究竟有多大的理由来说服他以及说服我?

  3、让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我觉得不管是长远的一生,还是生活中的一段光阴,抑或是写作中的一段道路,都会有一个“生理期”,这个时候:眼睛,收起/岁月的锋刃。人会“懒政”“惰政”,干啥也没激情,做啥也没心思,感觉未来暗淡,前途渺茫。如果能做一个调整和自我调理,才会抖擞精神,重新上路。

  记得多年前,我写过一个小文《让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据说,在非洲旅游时,如果你请的是一个当地的土著导游,旅游过程中他会走得非常快,让你跟随得也很辛苦。可到了第四天,导游忽然就不走了,却会躺下来睡大觉。因为当地的人都知道,人不能持续3天以上连续赶路,否则你的灵魂会跟不上你的脚步。

  突然意识到,当生活或创作到了一个瓶颈期,为啥不停下来歇一歇,一来休憩调整疲惫的身体,一来也可以冷静地审视和修整我们的行为或方向?“在喧嚣中沉浮”哪如在喧嚣中沉静和沉思?

  记得一本书上说:当沙石进入蚌的体内时,它曾是那样的痛苦不安,在长期的痛苦蝉蜕和挣扎中,最后,那粒粗糙的沙石,成了晶莹夺目的珍珠!

  我觉得晓光兄这首诗很具哲理,是对现实的审视鞭策,也是对未来的及时提醒。生活没有真相,只有在生活中寻找诗歌的灵魂。我们有理由相信,走过这个痛苦的蝉蜕期,再起步之前,转过来的目光,一定是那样的敏锐、智慧、坚毅。

  祝愿晓光兄早日走出迷惘,拥有自己的一片阳光、鲜花和掌声!

  作者简介:李洁夫,男,祖籍邯郸,现居石家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燕赵七子”之一。曾任《女子文学》杂志编辑、《女子文摘》杂志首席编辑,《燕赵晚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副主任,同时兼《诗选刊》杂志编辑。现在《燕赵晚报》做新媒体工作。社会职务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省文化传媒协会副会长、省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省作协诗歌艺委会副秘书长等。著有诗集《诗,或者歌》、《呼吸》、《至爱》、《三色李》(合著)、《在河以北:燕赵七子诗选》(合著)《时光碎片》《我对这个世界的要求越来越少》等。

  晓光观点:

  晓光观点

  写诗的真相是什么?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公文写作的公务员,我不敢说自己写的分行文字是诗,却又不得不承认许多人说的这就是诗。我写的每一首分行文字,都是在一种冲动下完成的,人们说是灵感,但于我而言,确实是冲动。

  为什么写?为什么而写?每次,我都反复问自己。诗言志,这是诗的语言和艺术的本质。诗所言之志,可以是小性情,可以是大情怀,本无可厚非。当著名诗人、中诗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马启代老师对我说,要走出浅抒情、伪抒情,以悲悯之心、人性之思突破小我。我猛然一惊!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诗选刊》主编刘向东老师在指导我时说,诗是心灵的艺术,让语言与生命交锋,呈现生存状态和诗意,写到让自己心动——但是这个心动,不是因为事件本身,是因为诗的语言、表达。从此,每次拿起笔,我都感到无比沉重!也一次次为写什么和写成什么而纠结!

  我一反常态地写出这首《真相》,是反思自己分行文字写作的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他”和我难道不是一体的吗?“他”不就是我的灵魂吗?“他”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诗”吗?在分行写作的“颂”和“思”的转变上,我确确实实是一个跋涉在诗行中的流浪者!让我略感欣慰的是,现在,我写的分行文字中,渐渐多了些伤口的疼痛,多了些灵魂的泪水,多了些救赎的沉吟。

  以我之思,“只写命里有的”(刘向东),这就是真相!

  图文原创作者 建安部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禹城市张庄司法所:借力核酸检测点 宣传普及《民法典》
禹城市张庄司法所:借
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 到山区帮助农民抢时耕种
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助
山西原平市人武部开展“强健体魄 喜迎二十大”主题党团日活动
山西原平市人武部开展
阿克陶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铁拳”行动守护儿童健康安全
阿克陶县市场监管局开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