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大米和小米创办人姜英爽((大米)受邀到联合国项目事务署第二届生命科学峰会上做演讲
健康导报新闻网讯 社会责任感日益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对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特殊群体的企业而言,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走在前列,为社会各界率先做出示范和榜样。
2018年9月20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包括致力于自闭症干预训练的深圳大米和小米公司(以下称大米和小米)在内的15家公司被评为“金牌社企”。
大米和小米获金牌社企
大米和小米起源于前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姜英爽于2014年9月创办的微信公众号。经过4年的发展,“大米和小米”在微信、头条、网易等媒体平台聚集了数十万粉丝,成为中国自闭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领域的头部自媒体。
自媒体“大米和小米”以平均每天一篇的频率,向自闭症家长群体推送相关的知识内容,成为中国上千万的相关家庭寻找科学、专业知识内容的通道。4年来,“大米和小米”还对自闭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领域的热点事件进行了关注,促进了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改变。
在成为国内自闭症家长、社群和专业人员的精神家园之后,创始人姜英爽认为大米和小米仅提供知识服务是不够的,中国的自闭症儿童更应该得到世界一流的、专业的干预训练服务。
大米和小米副总裁唐小艳参加授牌仪式
于是,从2016年9月起,也就是自媒体平台运营两年后,大米和小米开始从线上走到线下,姜英爽从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寻找华人专家资源,相继引进了ABA(应用行为分析)、OT(职能治疗)、ST(言语治疗)、ESDM(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等干预训练专家、督导,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师资团队,在深圳开办了第一家干预训练中心。
两年来,大米和小米已在深圳、上海、广州开办了4家自闭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干预训练机构,并开始在北京筹建训练机构。现在,大米和小米已经拥有了包括督导在内的300名左右的专业治疗师。在覆盖国内一线城市的线下儿童干预训练机构布局后,接下来,面向特殊儿童家长的“家长培训”的“大米和小米家长学堂”也将开班。
社会企业认证由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億方公益基金会、国际公益学院、中国公益研究院等6 家主办单位共同发起。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夏璇表示,社会企业认证是建构整个社会企业生态体系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此次金牌社企获得者“大米和小米”创始人姜英爽表示: “大米和小米从一个小小的内容平台萌芽而生,致力于成为中国特殊需要儿童心智教育训练的综合服务平台,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变革的道路,大米和小米为解决中国上千万心智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而前行。”
大米和小米
这是继今年5月大米和小米获得达晨创投的4000万元投资引起广泛关注后的又一次亮相。
大米和小米为何能在短期内获得如此飞速发展,而(姜英爽)大米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未来她想要把大米和小米做成什么样?
大米和小米创办人,曾是南方都市报前首席记者的姜英爽(大米),她的创业之路也开始备受关注。
在联合国项目事务署第二届生命科学峰会上,大米与自闭症圈内专业人士讨论数百万自闭症儿童家庭真正需要
前段时间,大米接受了“社会创新家”的采访,从记者到CEO的转变,她的选择获得了无数前同行的点赞。
请看来自“社会创新家”新媒体的采访报道——
价值观
姜英爽是典型的媒体人创业,新闻基因和南方系风格,伴随她的创业全过程。
姜英爽于2006年获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首席记者,是该报历史上第一位首席记者,她每采访一个人,几乎都会成为让采访对象印象最深的记者。在一次群访中,知名学者于丹拍着桌子对记者们说,“你们这些人都不配跟我讲话,这里能够听得懂我说话的只有姜英爽。”
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进入《南方都市报》做记者、到腾讯大粤网做管理,新闻理想主义者姜英爽,原以为自己会做一辈子的新闻,直到那件事情发生。
2007年姜英爽(大米)生下女儿小米, 小米1岁半时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国内自闭症干预专家邹小兵误诊为“自闭症谱系”。正是这场误会,让记者姜英爽成为创业者姜英爽,她一头扎进自闭症干预行业里。2010年,大米和深圳的几个自闭症儿童家长一起组建了NGO——“四叶草”自闭症家长支持中心。2014年9月,在腾讯大粤网担任副总监的姜英爽,创建了个人微信公号“大米和小米”,至今已推送1000多篇高质量的原创内容。2016年9月,大米和小米第一家线下儿童成长中心在深圳成立。
目前,大米和小米已经发展为包括线上自闭症干预自媒体和4家线下自闭症儿童干预训练中心的行业头部机构。
“一直到我现在做的事情,都是当时南都价值观的延续。我没有觉得有任何改变,我所坚持的东西、信奉的东西,从来没有发生动摇。”姜英爽坦言自己深受南都价值观的影响,那家报纸曾以理想主义、自由主义著称。大米和小米公司的创始团队中,有好几位南都鼎盛时期的大咖级人物,包括南都那篇终结中国收容遣送制度报道的主创团队成员。
更喜欢像工匠一样做内容的姜英爽,此前很难想象大米和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样子。 2016年3月,包括姜英爽自己,大米和小米仅有两个人,现在,公司人员已扩张到近400人。每当公司有新人加入,姜英爽必定亲自上阵做公司价值观培训。姜英爽会告诉新员工两件事情,第一,你选择的这个行业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投入的;第二,你选择的这家公司做的是这个行业最有价值的事情。“不要求他有多伟大的精神,只要求他做到职业。”姜英爽说。
“骨子里,我最认同我自己的是记者角色,最喜欢做的是内容和新闻。”姜英爽说。公号“大米和小米”具有鲜明的媒体属性,部分自闭症儿童家长称它为行业的《焦点访谈》。2016年5月,“大米和小米”报道了在广州番禺因为离谱的拉练训练而死亡的自闭症儿童嘉嘉案。2017年3月,“大米和小米” 首发报道的16岁自闭症少年走失后在异地某托养中心死亡案,最终导致异地托养制度的消亡。
现在,“大米和小米”自媒体采访的遭拒率几乎为零,自闭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家长、业内专家都会抢着接受它的采访。“我们做自媒体的小伙伴获得的尊重不比传统媒体的少。”姜英爽颇为自豪。
姜英爽始终坚守着媒体的本分,她曾经和南都前同事“咪蒙”开撕过一次,她认为后者提供的都是很搞笑和很扭曲的价值观。“那是毒鸡汤。我并不以改造别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乐,我只是告诉你有这么一件事。”姜英爽说。
在传承南都价值观的同时,姜英爽在商业不时呈现“野心”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公众号内容和服务不应该仅仅是现在的10万人知道,中国所有有自闭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家庭都应该知道我们的公众号传递的力量、价值观和倡导的东西。”姜英爽这样说。
圈内“大咖”对大米和小米的寄语
做自闭症干预行业“三甲医院式”平台
姜英爽是一名非典型商人,记者的温情和商业的冷峻始终在她身上对抗。
“我不喜欢做商业,不喜欢做老板,也不喜欢挣大钱。我也发过誓,永远不会去做生意。”行业头部公司CEO姜英爽说。
“我可能更喜欢做一名记者,做一个公众号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但是我要尊重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包括选择市场机制和资本机制。为了大米和小米更好发展,这是被动但却是理智地选择。”姜英爽说。
大米和小米一直不缺投资,之前投入的2000万,几乎都由自闭症儿童家长投资。2018年4月,一名腾讯的高管还找过来要投资1000万做大米和小米的股东,且没有任何附加的商业回报条款。
除了自闭症儿童家长和支持者,也有投资机构不断找上门要求投资,姜英爽觉得时间节点不对,一律拒绝。“光是机构的投资意向书,我们就拿了好几份。” 姜英爽说,“把握企业发展的节奏很重要”。直到达晨创投来敲门。
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透露过选择大米和小米的原因。从商业的角度,儿童自闭症干预训练行业是一个刚性而空白的市场,达晨之所以投资于大米和小米,他看重的是企业家的情怀和企业所能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商业角度分析,大米和小米已经初步成功,姜英爽认为这与她的新闻从业经历密不可分。在她看来,做新闻和做商业有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需要知道读者或者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姜英爽表示,“做产品和做新闻一样,无非就是把5个W讲清楚,就是让每个人都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眼前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
姜英爽把自闭症干预行业看得很通透,认为以商业的方式做最清晰,一是受众人群庞大,二是人们天然地接受医疗付费模式。她也指出,“并非任何一个领域的公益都适合用商业的方式去做,但是自闭症干预领域很适合,我没有见过一家自闭症干预机构倒闭,哪怕是最差的那家。”姜英爽称。
姜英爽把大米和小米的定位想得很清楚。“直到现在,我们这个行业还缺一个信赖度高的平台。我们孩子生病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去最好的三甲医院,找最好的医生。在我们这个领域,没有‘三甲医院’这样的东西,我们最有潜力成为行业的‘三甲医院’。”姜英爽说。
姜英爽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它的“敌人”异常强大。据报道,保守估计,中国自闭症人群超过1000万,自闭症儿童超过200万,国内受影响的ASD(自闭症谱系障碍)不低于400万,且每年仍以较高数字上升。
姜英爽信奉“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就是最大的公益”。去年,她退出了公益组织“四叶草”,用她的话说是“退得干干净净”。“只要公益和商业黏在一起,就会被控制。”姜英爽认为。
本质上,姜英爽是个柔和的人,但在某些事情上,她显得极为强硬。某意向投资方曾想让大米和小米去并购另外一家自闭症干预企业,姜英爽强势回应,“我们不会接受去改造一个旧的东西。”
“我现在更多的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事业去做,把资金引到之前没有资本、社会资源、人才关注的领域。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姜英爽说。
大米和小米训练室
“我一点都没觉得快活”
姜英爽只想做一名专注技术和内容的手艺人,尽量少面对钱。她还没完全适应企业家的角色,别人喊她一声“姜总”,她都会觉得“好害怕”。
拿到数千万投资、社会资源不断涌来、社会声誉接踵而至,姜英爽很清醒,“如果从头开始选择,我一定不会这样选择,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姜英爽曾想过做一家小而美的机构,但是马上想到那样传播不了太多自闭症的科学干预理念,能够帮助和服务的人群有限。在决定接受资本进入的最后时刻,她对自己说,“牺牲一下自己,大胆尝试一下。”
拿了机构投资者的钱,责任心很强的姜英爽更加焦虑了,老想着为对方负责。“我一点都没觉得快活,顶多觉得不愁钱了。这是唯一的好处。”姜英爽说。
还有很多事让姜英爽“不快活”。她不知道自己最先报道推动从而最终废除的异地托养制度,会不会像收容遣送制度废除后产生了救助站和托养中心一样,产生新的社会问题。虽然计划通过扩张师资队伍和降低产品开发价格以增强服务能力,但一个融合幼儿园只能容纳40名自闭症儿童。“让自闭症儿童接受专业的教育,其实是每个自闭症儿童和家庭的权利。我们提供服务,买单的其实应该是政府,而不应该是家长。”姜英爽说,“我不会把希望永远寄托在别上身上,我自己能做什么先做起来。” 公司人才构成方面,她希望引入更多年轻力量。
也要一些事情让姜英爽感觉“快活”。深圳市已开始对18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补贴,每年4—5万元。大米和小米众筹一所造价为450万元的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只用了半个小时。有20多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大米和小米公司工作,他们对品牌的认同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都很高。
焦虑似乎对姜英爽而言也并非全是坏事。“保持适度的焦虑会让我更踏实。我所有的快感,就是觉得自己得到了行业的承认。”姜英爽说。
有段时间,姜英爽不清楚何为大米和小米成功。那名主导了“孙志刚案”报道的南都老领导告诉姜英爽,“我们在生命中的一部分,按照我们的理念,做了我们所坚持的和想要做的事情,就已经成功了。而不是去看得失,去尝试在经济回报上是否能永久成功下去。”
记者的敏感还在“折磨”着姜英爽。相较于常人,她更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和痛苦,天然地觉得自己应该去帮助别人,因为那次误诊曾让她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痛苦感同身受。她也困惑,在商业世界里,太善良是否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
40岁出头的大公司老板姜英爽,很容易因为感动或受委屈而哭泣。但在某些方面,她又极度理性。在容易引发公众同情的自闭症干预领域创业,姜英爽对泛道德主义保持警惕,她坚持认为任何企业都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用管理不善和市场的弱势(形象)来强调自己的伟大。
还有很多事情让姜英爽很纠结,但有一件事情是明确的——将大米和小米一直做下去。
写公众号的第一个月,姜英爽问粉丝该如何让公众号延续下去,结果一下子收到了粉丝的两万多打赏,其中最大的一笔是1000元,来自一名东北自闭症儿童家长,那名家长给姜英爽留了言:“无论如何,请大米把这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做下去。”
“来自这十万粉丝和专业人员的不断肯定,是我坚持到今天的所有原因。”姜英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