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不比居家,病痛、意外风险大增,出游可能要面对各种“旅游病”和突发意外情况,学会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意外才能更好地保障出游的安全。国庆长假将至,我们如何应对旅游中出现的意外呢?广东武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军给市民支招。
A、出门前:先了解旅游地情况
吕军指出,出去旅游,关键要先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提前规划旅游路线,了解目的地和行程中的天气、卫生、路况、饮食、住宿情况及应急救援电话等,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冒险前往危险或者生僻的路段,确保出游安全,并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第二,要注意地域风俗差异,避免人文冲突;
第三,根据旅游的时间和周期情况,准备一些相关的药物,比如南部地区蚊虫多,就要带防咬伤的药物;有些日照时间长且紫外线强的地区,还要准备防中暑药物、防晒产品和护目镜等;北部气温较低要适当增带衣物;另外,还要根据自身既往病史携带相关药物。
B、准备药物:常见“旅游病”药物不能少
除了要注意上述小细节外,吕军还一一列举了出游中常见的“旅游病”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腹泻
腹泻、拉肚子可算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旅游病”了,统计表明约30%的旅游者会发生腹泻。主要是旅行疲劳、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引起。
建议:旅游时要格外注意饮水卫生,饮用经煮沸的开水或瓶装水较为安全;少喝酒、少吃肉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冰凉饮料,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晚上睡觉使用空调时,应用毛巾被盖好肚脐,防止受凉引起感冒、拉肚子;外出应避开雨天,淋雨后最好冲个热水澡,祛除寒气,防止感冒、腹泻的发生。
●防晒
外出时应佩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防止紫外线照射引发眼睛的白内障、斑点恶化。以及穿保护性的衣服,比如穿长裤和长袖服装、戴遮阳帽、打防紫外线的伞等。
建议:一旦发生晒伤,可冷水浴或冷敷有助于减轻伤口处的疼痛。
●蛇虫咬伤
户外运动或出海行山一定要谨防蛇虫咬伤。户外活动、徒步露营等一旦被蛇虫咬伤,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做好衣物与药物的双重防护工作
建议:野外行走,要选择能够护住脚踝的鞋子,最好是皮革的。这样即使遇到了蛇虫,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不要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以免蛇、虫子爬到身上咬伤自己,可以随身携带花露水,身上涂抹一下可以防止某些虫子靠近。
C、出门在外:学会应对突发意外
吕军称,出门在外,难保不会突发意外,遇到突发情况时切记不要光顾着慌张,学习一些应急技巧,以备急需时使用。
●出血
1.消毒:用清水及肥皂清洗伤口(仅限伤口较小),对跌倒擦伤或怀疑会沾上污物的伤口,注意小心消毒。
2.止血:让伤者坐在舒适的地方,安慰患者并抬高伤肢,用一块衣物盖住伤口,用手压在敷料上,施以适量压力,协助止血。
3.包扎:若伤口已经基本上止血,这时可用衣物包扎固定,请伤者休息一下,然后打电话寻求援助。
●心跳骤停
1.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将心脏骤停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一面速请就近医院前来救治。
2.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3.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模拟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只有当病人呼吸、心跳恢复后才能以妥善方法护送到医院继续治疗。
●溺水
1.检查。将溺水者救至岸上后,应迅速检查溺水者的身体情况。
2.恢复呼吸通畅。由于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和呕吐物,然后再控水处理。
3.控水处理。首先,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膝盖上,使其头下垂,然后再按压其腹背部。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斜坡,将溺水者的头置于下坡处,或以小木凳、大石头、倒扣的铁锅等作垫高物来控水。其次,若溺水者呼吸已停,应在控水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急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
●交通事故骨折
1.注意防止伤员发生休克,不要移动身体的骨折部位,如果怀疑脊柱受损时,一般不要改变受伤者姿势。
2.对具体骨折的部位,小心用消毒胶布包扎,并按发生后的状态保持部位静止。
3.在没有包扎用品的情况下,可就地取材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轻伤者痛苦,便于搬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