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城关镇在脱贫攻坚中,以脱贫攻坚“五大教育”为载体,推动贫困户励志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既扶贫,也扶智,既治贫,也治愚,补足“健体钙” ,提振“精气神”,着力建好贫困户励志奋斗的“精神家园”。
截止2019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68户1776人,有90%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他们都是通过思想励志、勤奋劳动而走出困境。
政策教育,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走进该镇贫困户家中,“扶贫三上墙”各项扶贫政策一目了然。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因户措施精准到户。全面的扶贫政策宣传与教育,让贫困户如何脱贫心中有了底。
王吉艮是三松村贫困户,几年前,妻子生病致残,又逢儿子患大病,全家生活艰难。在扶贫政策精准对接下,王吉艮全家医疗健康有了保障,不仅健康脱贫“351、180”政策得到落实,就连残疾补贴也拿到了。前不久,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王吉艮在村里承包了9亩林地发展油茶,申请了产业扶贫补助。王吉艮说,“党的好政策,让我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现在掌握了技术,又有政策补贴,接下来,我还要扩大油茶种植规模”。
近年来,城关镇把扶贫政策与帮扶措施精准对接,不仅让扶贫政策精准“落地生根”,还开花结出丰硕果实。
励志教育,让贫困群众激活“原动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城关镇贫困户家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励志标语。城关镇始终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重点帮扶来挖掘,千方百计消除贫困户 “等、靠、要”思想,鼓励贫困户通过勤奋劳动来创造新生活。
“我脱贫,我光荣!”,如今,舒中村贫困户徐维贵逢人便讲。几年前,因一场车祸,导致徐维贵左脚致残,他的妻子身体也不好,两个孩子又在读书,多重困难向他压来,夫妻俩变得少言寡语。为纾解他的心里压力,释放他的思想包袱,镇帮扶干部徐德元经常与他谈心交流沟通,帮助他算长远账,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帮扶,最终让徐维贵从悲观中走出来。
有力信心和目标,就有了动力。徐维贵首先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当年就取得不错的的收入,同时,政府还给了他发展产业补贴。2018年,徐维贵房屋进行了改造,住房也安全了。今年春,徐维贵又申请了村光伏公益岗,虽然行走不便,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徐维贵说,“是镇村帮扶干部鼓励了我,让我有了决心和信心。现在生活逐渐好了,真的赶上这个好时代!”
正是在帮扶干部扶持下,全镇大多数贫困群众通过励志奋斗,相继实现脱贫。全镇帮扶干部通过入户宣讲、脱贫典型宣传,教育贫困户勤奋劳动光荣,增强了贫困户奋斗信心。裴增友、丁长琪、朱传兵、汤怀旗、杨明传、吴俞等,他们都是从逆境中走出,重新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通过培训教育,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或在家发展产业,或居家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摘了“贫帽”。
感恩教育,让贫困群众增强“责任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从贫困中走出的群众,处处沐浴党和政府的关怀。扶贫感恩教育,让广大贫困户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徐春生是凡坛村村民,2018年他家顺利脱贫。今春,突如其来的疫情,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前方疫情防控正吃紧,他怎么在家也坐不住。于是,他向单位请了假,第一时间向村党支部请战。防控期间,徐春生每天都和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一起入户走访,宣传新冠病毒的预防知识、严格卡点值守。无论白天晚上,还是雨雪,他从未间断。今年2月份,徐春生在火线中向党组织靠拢,并自发捐款500元支持一线抗疫。徐春生说,“如今,我摆脱了贫困,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更要懂得感恩”。
“我是年轻人,我上!”,仁和村村民吴舒生坚定地说。虽然年轻,因为家庭原因,家中也曾十分贫困。他说,“现在各方面已经好起来,该是出力的时候”。疫情爆发时,吴舒生奋战在“疫线”。在卡点,他认真巡查登记、测量体温。走访入户,他挨家挨户摸排筛查,同时积极为疫区返乡居家隔离人员代购必须生活用品,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吴舒生身影。
不仅如此,感恩教育还体现在普通群众上。近年来,城关镇村级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切感受扶贫政策所带来的普惠。他们不仅知党恩,而且以实际行动感党恩。在舒中村同兴组,就有30位村民在农村机耕路加宽、电网改造、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家塘清淤硬化等方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成为全镇美谈。
科技教育,让贫困群众拧紧“增收阀”。为解决缺劳力、缺技术难题,消除制约贫困群众脱贫障碍,城关镇对在册贫困户开展了“缺技术、缺劳力”深度调查,摸清了他们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就业意向,围绕“村有发展产业、户有致富项目、人有脱贫技能”目标,针对性地进行科技知识培训,点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受今年疫情影响,很多贫困户就业和生产面临困难。加快恢复和保障农业生产,落实科技护农迫在眉睫。前不久,河镇村邀请了县农技推广中心、舒州农业科技公司有关技术专家,针对全村产业发展,开展了实用技术专题培训,把种植蔬菜的贫困户请到了培训现场,讲解蔬菜种植全过程技术要领,解答贫困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难题。
针对没技术、缺经验,镇帮扶干部就主动与贫困户对接,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农业专家上门指导攻关,遇到农产品卖难时,就帮助他们走线上销售,上抖音带货。哪一项“缺课”,就补哪一块,因地制宜,效果明显。石桥村贫困户杨明传在自家庄前宅后栽了2亩雷竹,村驻村工作队就主动联系林业专家,全程跟踪把脉,全程监测雷竹生长情况,对产成品落实全部收购,消除了他产前产后顾虑。
文明教育,让广大群众懂得“知礼仪”。城关镇坚持把倡导文明礼仪贯彻到脱贫攻坚宣传教育中,教育与引导群众不仅要懂得文明礼仪,更要做到“知行合一”有素养的好公民。在全镇倡导勤俭节约、清洁卫生、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社会好习惯,积极营造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新风尚。
2020年,疫情打乱了这个春天。团圆、聚会、喜事,因此止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成为防控重点。
然而,在卓山村,从初三到正月十二,相继有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大年初三,全镇疫情防控进入严管阶段。恰在这天,卫星组81岁的仇某不幸去世,她下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无独有偶,正月十二,合心组91岁高龄徐某也离世,她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重孙满堂。按照当地农村风俗习惯,如此高龄的两位老人,白喜事是要按“红喜事”办,应是隆重丧礼。更何况两人已有四、五代人,少说也有几十桌宾客。为防止聚会和扎堆,卓山村两委便第一时间赶到逝者家走访,每家送去500元进行抚慰,同时向逝者亲属宣传当前疫情严峻性和防控重要性。最终,两位逝者亲属放弃了大操大办,简办了丧事。
近年来,城关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动文明礼仪新风教育,把发展美丽城关硬核实力与塑造文明新风软实力有机统一。今年以来,城关镇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及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和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活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五大教育”成果,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郭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