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食物能给人体带能量和营养,美味的食物还能让人心情愉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陈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食情况其实也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食欲下降
当一个人持续食欲下降时,提示可能存在抑郁症。在抑郁状态下,人会缺乏食欲,进食变成了一项任务。不光是食物,任何事情都无法让抑郁症患者提起兴趣。患者总是开心不起来,缺少愉快的体验,时间长了甚至对生活都丧失希望。抑郁症患者可能还会存在睡眠障碍、身体疲乏、性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
进食量变化及异常进食行为
由于性别、年龄、工作强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人的进食量也不同。当一个人的进食量相较于其本人突然出现变化时,提示可能存在进食障碍。
厌食症是患者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患者会刻意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消耗,对瘦存在无休止地追求,会伴有体象障碍,即使已骨瘦如柴但看到镜中的自己仍是胖的。还有一种进食障碍患者,会频繁出现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因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的一种进食障碍,临床上称之为贪食症。因为怕发胖,患者会有清除行为,如抠吐、使用泻药等。
另外,有些人还会出现情绪性进食,同样是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但患者没有清除行为。这种进食行为会有调节情绪的作用,但调节只是暂时的,长期来看患者会伴有自责、内疚、空虚的感觉,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
胃肠道不适感
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些负性事件后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检查后未见异常,或无法解释现有的症状,不适感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该疾病也属于一种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