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环保

构建生态警务新模式 共护冰城绿水青山

时间:2024-05-14 09:51:03  来源:健康新闻网  作者:

  本网讯(朱善永 黄庆)哈尔滨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山水林田湖草沙相互依存,素有“冰城夏都”“森林氧吧”的美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来,共享生态之美。

  近年来,哈尔滨市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新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保卫生态安全职能作用,结合“夏季护游”工作,推动建立具有特色的生态警务新模式,全力护航冰城高质量发展。

  下好“一盘棋”

  “林长+警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为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哈尔滨市公安局将生态警务建设纳入公安工作整体规划,加强对生态警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三级林警长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要求,切实以保护林、草、湿等生态安全为主要任务,将守护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案有人查、责有人担”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市级林警长2名,县(市、区)级林警长36名,乡(镇)级林警长219名。按照林警长责任区,明确林警长在林地和草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从制度层面强化工作执行力。通过运行“林长+林警长”协作模式,保护好我市的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推进“一林一警”责任制度,依法治林护湿,打牢压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同时,联合多部门建立“河湖(库)长+林长+田长+警长+检察长”协作工作机制,扩大“两长”机制的内涵外延,逐步完善责任明确、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打击有力、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生态安全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织密“一张网”

  “联勤+联动”凝聚合力同心共护

  哈尔滨市公安局探索生态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将重要生态区分布与警务区划分有机结合起来,设置集生态保护、社区警务为一体的警务室,建立集基础功能与生态宣传防范、生态案件线索搜集、生态治理修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防护网络。融合公安社区警务,协同基层组织,广泛发动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吸纳护林员、治安积极分子、村社干部等力量,建立基层生态护卫力量,常态化开展巡防巡护,实现多部门联合、全方位防控打击态势,逐步形成以警务区为阵地、部门联勤为依托、网格运行为支撑、群防群治为辅助的生态警务工作法。与生态环境、林业草原、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携手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联勤联动、案件会商、行刑衔接工作机制,通过紧密行刑衔接,变部门“各自为战”为“联动共治”,切实助力党委、政府治理,在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好公安职责,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工作合力。常态化开展“昆仑”“清风”“古树名木”“护松”等多部门联合专项行动,对涉及生态安全的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强大震慑。今年以来,共侦破破坏生态安全案件10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9人。

  筑牢“一条线”

  “科技+警务”助力共护绿水青山

  哈尔滨市公安局承借科技兴警东风,结合智慧警务模式,改善以往传统工作模式,深化智能建设。借助无人机、智慧天眼等科技手段,利用空中无人机巡护为主、人力地巡为辅,在全市重要林区、水域、保护地等生态区域开展“空巡+地查”大排查大检查大巡逻,精准高效打击破坏生态安全犯罪案件。加强与林草、城管、市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生态保护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生态保护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通过搭建智慧平台,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提升巡查监管效率。加大对食药环侦快检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环境检验专用装备建设项目,满足公安机关食药环案件办理过程中涉及土壤、水等领域的线索发现、调查取证、取样检测等办案需要,助力打击违法犯罪,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新质战斗力。

  下一步,哈尔滨市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将更加突出体系化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创新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全省公安食药环侦“5431”总体工作思路为统领,不断丰富生态警务新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冰城作出更大贡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和硕县人民法院开展信访法治化宣传暨《信访工作条例》普法宣传活动
和硕县人民法院开展信
著名画家彭春生安阳国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著名画家彭春生安阳国
牡丹江市举办“龙威2024-1”省暨牡丹江市抗震救灾综合实兵演练
牡丹江市举办“龙威20
巴彦警方深入保险机构召开打击保险欺诈专题研讨会
巴彦警方深入保险机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