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军 主任医师,儿科院聘专家,曾在儿童医院从事儿童内科工作近40年。擅长小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对儿童糖尿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肥胖症、尿崩症、佝偻病及肾上腺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坐诊时间:每周二 8:30-15:00津天儿童医院
每周日 8:00-12:00天津市中心医院
一、那么什么是“性早熟”?
很多天津前来就诊的家长会认为:“我家孩子开始变声了,他是不是开始发育了;我家孩子来初潮了,她是不是开始发育了?”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
性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具有有一定规律。男孩青春期发育,首先表现出睾丸容积增大、阴茎发育,之后会开始阴毛发育,在最后则是声音低沉、遗精、腋毛和胡须发育。而女孩则先表现出乳房发育,之后会开始阴毛生长、外生殖器的改变,腋毛生长,在发育最后会迎来月经初潮。
由此可见,等到男孩长胡须、变声,女孩月经初潮则表示他们的青春期发育已经进行到后期。而性发育开始的正确标志应该是:男孩睾丸发育,女孩乳房发育。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在医学上,男孩在10-11周岁,女孩在9-10周岁性发育是正常的。
一旦女孩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阴毛、腋毛等生长,或在10岁以前月经来潮,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阴茎或睾丸增大,腋毛、胡须、喉结等生长,则被认定为性早熟。如果出现这些情况,父母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而“性早熟”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了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表现为内、外生殖器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提前出现并按照正常顺序进展,在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等。
而“外周性性早熟”不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启动引起,而是由于外周腺组织异常分泌性激素以及外源性性激素物质(雌激素类药、化妆品)所致。只表现为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且没有按照正常的性特征顺序过程进展。
二、是什么导致了“性早熟”?
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性腺肿瘤或肾上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发性中枢早熟、先天发育异常、外因因素等等。..。..
其中,外因因素包括服用激素药物、密切接触含激素的化妆品、食用激素食物、过度进补等等。相比于不可控的先天疾病,这些外因因素的可控性更强,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如有发现及时就医。
三、“性早熟”会影响身高吗?
答案是“中枢性性早熟”会影响身高!
“中枢性性早熟”意味性腺发育和性激素过早分泌,骨龄增长速度加快。
因此,“性早熟”的孩子在发育初期往往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他们的身高也明显高于同龄人。但是,他们的骨骺会比同龄人更早闭合,生长也会提前停止,最终,他们的身高常常落后于同龄人。但是也不要认为“外周性性早熟”就没有关系,因为“外周性性早熟”存在着向“中枢性性早熟”转化的隐患,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性早熟”除了影响身高,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比如:心智和性发育的不同步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话甚至影响学业;过早的性发育也有可能导致性行为提前,这对心智和自控力尚不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四、“性早熟”如何预防?
“性早熟”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但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这些不利影响。
01加强关注度
青春期的孩子生长发育快,家长需要对孩子多加关注。可以询问或观察孩子的身体是否出现变化,若有异常要尽早治疗。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变得敏感,性发育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卑和焦虑,家长们可以多了解相关知识,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02早治疗,早健康
如果发现孩子“性早熟”,一定要及时就诊治疗。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药物,抑制或减慢性发育进程,避免月经初潮过早发生,防止骨骺过早闭合,改善身高偏矮问题等。
03拒绝过度进补
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孩子们的生长,但是营养均衡即可,切忌盲目大补。很多营养补品都含有激素,老年人钟爱的虫草、人参等补品并不适合孩子食用,相反,还容易引起肥胖和“性早熟”等问题。
04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建议孩子们多吃水果和蔬菜、低脂肪奶制品、粗粮、优质的蛋白质(鸡肉、鱼肉和牛肉),少吃油炸类食品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喜欢吃的洋快餐里多含有催熟剂等激素成分,会增加孩子患上“性早熟”的几率。健康饮食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运动锻炼,提高新陈代谢。
05规范使用药品和化妆品
很多药物中都含有激素成分,尽量避免给孩子服用此类药物。同时,家长要将家里的药物妥善保管,避免孩子误取误服。另外,青春期的孩子若要使用化妆品,应选择天然成分的,避免激素的不利影响。
06减少性信息输入
经常看不适龄的言情剧或小说,接收过多的性信息,容易催熟孩子的心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性早熟”。父母在家中不仅要注意孩子的行为,也需要注意父母双方之间的行为,并且尽量避免与孩子同床睡觉等。(文章来源:互联网)
关注"热心医生"公众号(rxys99),专家医生在线解答,一分钟内回复率高达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