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驻地,记者注意到,口罩成了人们的“标配”。小小的口罩,见证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它,也让代表委员们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床位配置难题如何科学破解?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约10个昼夜相继建成、29个小时内首批方舱医院改建完成——武汉保卫战的巨大成果离不开救治床位的迅速解决。
很自然,代表委员们的“床位”之问就提了出来:下一步,床位配置难题如何科学破解?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给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开出智慧病房的“小处方”:在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可以明确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诊室和隔离诊室;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规范的预检分诊、挂号、支付、门诊、配药、检查、留观等一条龙服务的发热门诊;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建立平时可用于常规诊疗,重大疫情时可以迅速转变为能整体隔离、集中收治的传染病楼或病房。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堪当“大战疫、战大疫”?
武汉保卫战期间,因为我们精准地推进全方位排查、建设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严格社区管控、推行“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隔离这些措施,最终遏制了疫情快速传播趋势。
可见,织密公共卫生治理这张网,关键在基层、网底在基层。
而这就引出了代表委员们聚焦的第二个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如何堪当“大战疫、战大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作探测公共卫生事件的“哨点”和“探头”。在他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关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识别、上报、防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简化基层大量报表工作,重实效、轻形式。
如何向科技要抗疫“战斗力”?
当前,全球抗疫形势仍不容乐观。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要真正解决新冠病毒传染问题,疫苗毫无疑问是首选。
我国现阶段疫苗研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将在今年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建议,设立更高级别的“国家医学科学院”,整合全国优质研究资源,培育医学科技战略力量,并赋予其行使规划、统筹、引领国家医学健康研究和管理科技资源的职责。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