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亚分支疫苗的研发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是否需要调整 现有疫苗接种的类型、剂次、策略等,还需要科学的评估。
BA.4、BA.5亚分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流行的优势毒株,其传播力有所增加,现有疫苗是不是还足够有效?
BA.4、BA.5传播力增加
“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研究发现,BA.4、BA.5亚分支有较高的再生指数(R0:一个人传染的人数平均值)。”董小平表示,过去5周,欧洲、北美感染病例数量增加,这意味着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相较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略有增加。
“在致病力方面,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研究显示,BA.4、BA.5亚分支引起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将有所增高。”董小平介绍,BA.4、BA.5亚分支总体上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相似,但在老年人群中的快速传播已经出现了重症病例,导致欧洲12个国家近期的住院率和ICU使用率都有所增加。
现行疫苗仍有效
针对新冠疫苗能否有效应对变异株,以往的体外研究一定程度上为何未能全面反映的现实情况,董小平解释,以往的Delta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BA.1, BA.2)在体外研究时也呈现中和能力下降,但真实世界使用时仍显示出良好的住院、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保护能力。
因此,对BA.4和BA.5来说,虽然国内外一些体外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免疫逃逸现象,但真实世界的疫苗保护效力是否显著降低尚无具体数据。因此,针对新的突变株,是否需要调整现有疫苗的接种类型、剂次、策略等,还需要科学的评估。
董小平认为,大量的国际、国内的真实世界研究证实,现行批准使用的疫苗,无论哪种类型,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1, BA.2)引起的住院、肺炎、重症/危重症、死亡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加强接种可有效提高疫苗保护效率。因此,国内外专家认为现行的疫苗接种仍然有效,对老年人群、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据介绍,我国自新冠疫情以来一直积极推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不仅仅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以往出现包括Alpha、Delta变异株时就已布置规划了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后,已经有多个团队、多条研发途径开展相应工作,取得了进展,但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还需时间。
如何应对BA.4、BA.5
“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董小平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强调: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绝不是放松防控。第九版防控方案根据病毒变异后的潜伏期缩短的特点,相应地减少了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同时相应加密了风险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有利于尽早发现感染者,并及早启动处置工作。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关键体现在:把该管住的重点管住、把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把该取消的坚决取消。
董小平表示,虽然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有所增强,但仍然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没有证据显示现有的NPI(非药物干预)措施将失效。换句话说,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应对。
“新冠病毒在短短两年半内出现了多个变异株、形成了多个流行高峰。”董小平说,关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大部分学者认为将长期存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因此对新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力的监测将是长期的关注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