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关于甲流,这些防治知识要知道

时间:2023-03-17 09:22: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每年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如何科学认识并预防甲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解答。

  “甲流”是什么?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的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亚型所致。

  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得了流感会有哪些症状?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得了流感,应该怎么治疗?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治疗重点是缓解发烧、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

  1. 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 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3. 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 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如何科学预防流感?

  1. 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 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3. 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 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龄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接种,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申  奇整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315坦“诚”相见|正官庄每一根参,都是品质的坚守
315坦“诚”相见|正官
瀚维智能 IDHR 健康机器人“点”燃美博会
瀚维智能 IDHR 健康机
重塑矫正理念,西通隐形牙齿矫正率先推出了“惠美正”方案
重塑矫正理念,西通隐
关注民生 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3.15”深泽卫健在行动
关注民生 为广大消费者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