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甲型肝炎的防控不容忽视

时间:2023-01-10 07:36:15  来源:  作者: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并呼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实现没有肝炎的未来”、“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威胁”。

  甲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GB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相关数据的测算, 2019年全球甲型肝炎新发病例数约为1.6亿,造成3.93万人死亡。自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来,我国甲肝发病率逐年降低,尤其是儿童甲肝发病控制得很好,但值得注意的是9岁以下儿童中,1岁组报告发病最多,因此应对≥1岁儿童保持高接种率。目前我国甲肝发病主要以20-50岁成年人为主,该部分人群大部分未接种甲肝疫苗,并且随着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自然感染率也有所降低,以至于这部分人群抗体水平降低,易感性增加,且作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该部分人群应予以甲肝疾病预防的重视。

  近日,在邯郸电视台《直播邯郸》栏目中,邀请邯郸市疾控中心的专家马艳霞马主任接受了访谈,对甲型肝炎的发病和预防做了全面的介绍。

  一、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部分人群可能会发生急性肝衰竭,很少一部分甲肝感染者会死于重型肝炎。随着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甲型肝炎为粪口传播,主要传染源为食物、水源等并能够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外卖、快递、餐饮等行业从业者就成了甲型肝炎的易感人群。

  二、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食品要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才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4.对密切接触者,包括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他单位中的成员,应尽快进行甲肝疫苗应急接种。

  三、甲肝疫苗的使用

  我国目前甲肝疫苗包括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均提供给适龄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为18月龄以上儿童免费接种1剂。甲肝灭活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为12月龄以上自愿接种的儿童,提供2剂次接种,接种周期间隔半年。儿童及成人均可以选择在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自愿自费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早接种早保护。

  相比于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可应用于特殊健康状态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力缺陷等,应用更安全,保护时间持久,效果良好。目前,主要的厂家有北京科兴等,上市时间已超20年之久。

  四、12月龄儿童即可接种甲肝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应遵从《河北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和疫苗使用说明书,从12月龄开始首针接种,早接种早保护。

  甲肝病毒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例如海鲜)、日常接触传播,全人群普遍易感。1岁以后孩子已添加辅食,且接触外界环境更加频繁,被甲肝病毒感染的几率增加,并且1岁儿童甲肝的发病率是1-9岁儿童中最高的,且母传抗体保护已逐步减弱,应尽早接种甲肝疫苗,可以获得更早的保护。

  五、我国成年人甲肝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成人甲肝预防

  我国卫生条件改善,HAV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减少。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在此之前甲肝疫苗接种率低,存在免疫空白人群。随着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程序,我国儿童感染情况得到缓解;2009年以后,40岁以上年龄组报告病例的比例逐渐增加,2016年超过半数的甲肝报告病例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在死亡人数中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提示成人的甲肝预防问题不容忽视。《健康中国2030》建议食品行业,托幼机构,集体生活等人群接种甲肝疫苗。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馆陶县中医院:全力“保健康防重症”获患者夸赞
馆陶县中医院:全力“
甘肃平凉崆峒区开展“青暖衣冬”关爱服务行动
甘肃平凉崆峒区开展“
380万与2.13亿的温暖!——喀什地区两级法院同步召开司法救助金集中发放、涉民生案件执行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380万与2.13亿的温暖!
李荔:以写春联送祝福的方式喜迎新年
李荔:以写春联送祝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