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抵御新冠病毒 增强营养提升免疫是防御法宝

时间:2020-02-10 09:42:16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者按:2020农历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为了打赢这场抗疫情战争,湖北省几乎全省“封禁”,禁止人员随意流动。全国多个省市也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病毒毒力、个人易感性、接触传染源和抵抗力成为了是否发病的关键。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其实病毒毒力和个人易感性都是客观存在的,很难改变,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即可,第一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源。做到尽量不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日常居家卫生。第二增强自身抵抗力。除了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也是抵御病毒的一剂良方!

  今天给大家说一说这营养大招怎么用。

  第一招 摄入充足蛋白质,以水产品、禽畜肉、蛋、奶和豆类来源为主,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防御功能的抗体、催化代谢反应的酶、调节物质代谢和生理活动的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多是蛋白质、多肽类物质或氨基酸转变的产物。水产品、禽畜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消化利用率高,是优质蛋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吃水产类40 -75g,畜禽肉40 -75g,鸡蛋一个不弃蛋黄,鲜牛奶一杯(约300g),常吃豆类。在防治疫情的关键时候,可通过适当增加水产类和禽类摄入量,以达到增加蛋白质摄入的同时控制脂肪摄入的目的,此外动物性食品需烧熟煮透后食用。

  很多人误认为食用野生动物可以提高免疫力,这是大错特错的!!野生动物没有经过卫生检验检疫,身体里带有大量寄生虫和病毒病菌,03年的非典,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因为食用了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而造成,这是我们惨痛的教训,也是永久的警示!

  在此呼吁大家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这不仅是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更是为了自身健康!

  第二招 摄入充足的新鲜蔬果,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VA、VE、VC、铁、锌和硒等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及提高抗感染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餐餐有蔬菜,成年人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新鲜水果200-350g。在防治疫情的关键时候,可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以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不同蔬果营养价值相差很大,推荐每天至少吃6种蔬果。

  第三招 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水是一切生命必须的物质,也是营养输送、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代谢的重要载体。多饮水还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泄,减少这些物质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第四招 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可能存在饮食不足的风险,建议补充特医食品。

  饮食不足会直接导致营养摄入缺乏,会出现免疫力低下,降低抗感染能力的情况,这时候可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选择特医食品,一般特医食品是粉剂状,像奶粉一样,冲泡后可直接食用。

  第五招 膳食营养的特点和要求是均衡和充足,食物多样化。但当食物选择受限时可适量补充蛋白质复合粉、复方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保健食品。

  由于防疫需要,部分地区食物供应和可获得性都不如之前,饮食可能达不到食物多样,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的要求。不同食物营养价值相差较大,食物种类单一可能会出现特定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如不饮奶容易缺钙,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容易缺铁及蛋白质,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容易缺VC、叶酸、钾、镁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这时候可在营养师指导下适量补充蛋白质复合粉、复方维生素、矿物质等保健食品。

  小贴士:

  特医食品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 FSMP),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走访建国党员 烛光社工在路上
走访建国党员 烛光社工
冀州区司法局三项措施助力文明城区创建
冀州区司法局三项措施
沂水县富官庄镇网格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普法活动
沂水县富官庄镇网格员
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CopyRighr @ 2000-2010 www.zgjkxw.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健康新闻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