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深泽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版图中,深泽县医共体集团成员单位——深泽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中医特色为核心,深耕传统疗法的创新与应用。近日,该院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核心疗法——“药物罐疗法”凭借独特的中医理论与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众多饱受顽固性神经痛折磨的患者带来康复希望,成为中医外治法现代化实践的典范。
政策引领,中医特色显优势
深泽县中医院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国家中医药政策的强力支持。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深泽县中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在中医外治领域深耕细作,打造特色专科品牌。
为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县中医院切实发挥中医特色专科优势,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探索出一条“辩证施治+精准干预”的融合路径。该病症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约30%-50%的患者会迁延不愈,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患者常经历持续性烧灼、针刺甚至电击样剧痛,严重影响睡眠与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多依赖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但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与依赖性,治疗效果有限。
技术创新,药物罐疗法攻克顽疾
深泽县中医院立足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念,创新性地将刺络、拔罐与中药透皮技术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药物罐疗法”,实现“祛邪止痛、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该疗法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核心原则,通过系统的诊疗流程发挥作用。
一是采用精准刺络,开门祛邪:医师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精准辨证分型。随后使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疱疹区域及相应夹脊穴等关键穴位,排出瘀血与毒邪,打通“不通则痛”的经络阻滞。这一步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治疗安全。二是利用拔罐引流,通畅气血:采用闪火法拔罐,在特定穴位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介质清除,减轻神经组织水肿。负压吸拔的力度和时间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精准调控,实现个性化治疗。三是运用中药透皮,直达病所:在拔罐后皮肤通透性增强的黄金窗口期,将含有青黛、乳香、没药、冰片等成分的特制中药制剂敷于患处,再以小罐加压留置。这一创新步骤显著提升药物吸收效率,使药力直达病灶,同时发挥抑制病毒、修复神经的双重作用。
疗效显著,中医智慧惠泽百姓
临床观察数据显示,接受药物罐治疗的患者,多数在首次治疗后疼痛即可缓解30%至50%,疼痛评分(VAS)显著下降。早期干预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控制在15%以下,远低于自然病程的30%-50%。该疗法安全性高,除局部短暂红晕外,无严重不良反应,有效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胃肠损伤与药物依赖问题。
典型病例印证了该疗法的卓越疗效。65岁的患者王某,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3个月,胸背部刺痛难忍、夜不能寐。经两个疗程的药物罐治疗后,疼痛评分从8分降至2分,麻木感完全消失,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半年随访未复发。
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谱新篇
深泽县中医院相关人员表示,药物罐疗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体现了中医“外治即内治”的哲学思想。该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透皮技术相结合,既保持了中医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是中医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深泽县中医院将按照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要求,继续深化药物罐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优化中药配方与操作规范,探索与针灸、耳穴等疗法的协同应用,推动中医外治技术的标准化与现代化发展。医院还将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普及带状疱疹“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倡导情志调养与饮食禁忌相结合的综合调理模式,全面提升防治水平。(通讯员:翟海静 李佳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