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产业

首届全国医疗专利创新大赛今日重磅鸣枪

时间:2017-05-27 16:27:12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

  (2017年5月26日,上海)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医疗行业将迎来新技术、新人才与新模式的井喷期。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引领医疗创新实践发展,今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徐汇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医药(行情24.85 -0.60%,诊股)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枫林生命科学联盟和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顶级赛事——“创医赢未来”首届全国医疗专利创新大赛在沪盛大启动。

  会后,部分领导嘉宾接受了媒体专访,以下为现场采访内容:

  Q1:众所周知,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建设“健康中国”已经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由国家相关部委指导的专业机构,同时也是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之一,我想请问一下王树强先生:举办“全国医疗专利创新大赛”的愿景和初衷是什么?这一大赛对我国医疗创新实践有何独特的意义或价值?

  A1:王树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咨询部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兼秘书长):非常感谢。国家十三五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这个战略首先就是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加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另外,在我国经济转型方式、方法上也有长期的意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能够降低能源和资源的一些消耗,完善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一个有力的支撑。创新是一个核心工作,特别是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推动健康科技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一些建设,这有利于我们国家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积极建设健康中国2030。

  所以说,作为国家的行业协会,一个行业的学术机构,又是多个部委来指导的机构。首先我们会把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通过举办本次大赛,来促进医疗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健康科技的不断创新,促进我们现有医院的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这是我们当时的想法和初衷,谢谢。

  Q2:定位为我国医疗创新领域的大赛,在上海市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我想请问一下傅大煦主任,对于上海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A2:傅大煦(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本次大赛就是搭建平台,激发更多好的专利诞生。希望,借助大赛搭建的平台,将医疗创新专利的转化,不仅发生在上海地区,还要推广到全国,通过大赛去扩大医疗专利转化的影响力。同时,建议不单单在医疗领域,还要从研究发面去下功夫,提升未来的医疗效率。

  Q3: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6万亿。可以说,医疗健康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我想请问下吴寅飞先生,作为首届全国医疗专利创新大赛,本次大赛是否有具体的目标设定?对完成这个目标是否有信心?此外,徐汇枫林作为本次大赛的主赛点,在科技研发和医疗方面有哪些优势?

  A3:吴寅飞(上海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次大赛在枫林地区举办,实际上有它的历史意义,国家正在积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目前对生命健康产业非常关注,所以这次在生命健康领域里面组织了前期的组委会的工作,包括跟全国范围内的,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广泛的沟通,目前已经覆盖了大概7个省市30余家国内顶级医院,我们的目标很简单,搜集到超过300家以上的专利技术,使得它能够转化落地,当然我们也会配有很多专业的机构来支持工作,不管是支持在医疗企业投资资本方面,一些知识产权和法律方面全方位的配套。枫林有什么资源来支撑呢?我感觉枫林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有历史传承的地区,我们这里有很多的百年医院和百年学府,从时间轴上看到,很多关于生物医药的发展都在徐汇枫林这个地方集中形成,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把这些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使得不管是医院还是科研机构,它们的这些创新成果能够落地开花。当然了,我们枫林本身也是,主要的功能就是推动生命健康产业的继续发展,一方面关注大的企业,像世界500强等龙头企业,另外一方面是关注创医医药产业。

  Q4:阴总您好,据我们了解,您做过医生,也是中山医院科技产业公司的老总,我想问一下上海明确成果转化自主权后,对医疗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有哪些推动作用?作为上海市专利授权最多、转化效率最高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之一,中山医院在医疗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举措可以和同行分享?

  A4:阴忆青(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这三个问题稍许有点分散,我想并在一起回答你。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医院的内部讲,包括临床大夫甚至护士会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好病人,有些是大家提到的行政医疗,但有些也很简单,它是日常护理用的技巧或者是设备。那么在不同的层次上,我们和医院内部都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将产品转化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在会前我们参观枫林的设施时,其中有一个展示的画面,大概像神经元一样的结构,这说明,在这个过程当中各方的对接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枫林这个平台,包括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机会把各方的资源对接在一起,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府或者我们都可以提供场所,但政府主要能提供政策,有些方面是政策能够释放的,对于这些临床人员的想法,政府的政策能够释放他们的动力,让大家在创新的活动当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包括服务能力的提高,也包括经济收益方面的提高,甚至包括知识产权方面的收益,我觉得这方面政策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次办的活动也非常好,因为我们不但需要一个平台长期支持,也需要这样的活动掀起一波一波高潮来推进我们的创医产业的发展。

  Q5:史教授,您好。作为本次大赛的特邀评审,在大赛的评审过程中,您将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估参赛作品?此外,您作为医疗专家,对医生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可能深有体会,我想问一下这个背景下医生对专利开发的热忱有多大,相对应的困难又有哪些?

  A5:史建刚(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非常感谢提问。今天我是代表一线医生的,我感觉我们国家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很多东西从无到有,从生到死,从少到多,我们国家的医生,就是在医疗专业的一线医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知识的储备,并且也已经具备了创新发展的环境。目前在我们国家当中,有很多的壁垒,比如说临床科医生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新点,我们又没法和这些开发的专家进行直接交流,这都是壁垒。今天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有来自政府和投资机构等的的人员,我觉得这个活动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让我们的科技干部能将自己的才智体现出价值,为我们的人民服务。这个春天已经到来了,我感觉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活路。

  接下来我回答你的两个问题,什么样的创新是一个好的创新?因为我是骨科医生,以我们骨科为例,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中,有很多的产品是进口的,进口的产品就存在着价格高的问题,技术方面有它的先进性,但也有一个问题是,虽然它带来了很好的使用价值,但是也给我们制造了壁垒,就是价格太高了。我们可以靠我们的聪明才智做产品,这既适合我们的国况,价格又便宜,这样的产品可能以后会受到我们国家各个单位的好评。

  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各个临床科医生都已经有很多的想法,并且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并且有很多的转变已经储存在了仓库当中,那么如何把这些变为现实呢?应该从政府牵头,能够形成这么一个好的平台,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医生是聪明的医生,和我们国家的政策,比如说知识产权的一些政策,联合在一起,我们国家是有希望的,依靠我们自己的产品,为我们国家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绝对不亚于西方,谢谢。

  Q6:金总,据我们了解,贵公司是专业从事医疗专利转化的企业,我想请问,贵公司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与我们分享。另外,在目前大环境下,医疗专利的转化效率普遍不高,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您看好这个行业吗?

  A6:金晶(上海创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EO):我刚才听史教授发言之后,深有感触。我先说一下我们公司转化的一些案例,因为我觉得非常贴合史教授的一些说法。我们公司之前转化了两个产品,一个是肺科医院做的一个胸外科单孔的器械,还有一个是第一人民医院王秋根教授做的一个远端的医疗仪器。从器械这块来说,肺科院也好,大型三甲医院也好,更多的是进口的仪器,非常昂贵,一把差不多都要两三万。但是我们根据肺科医院的姜格宁教授一些专利改进后,把成本降低了,同时把手术的操作难度降低了,节约了手术的时间,也为病人省了费用,像我们王秋根教授的ZChess 网格法远端瞄准技术,之前如果用进口的一台导航仪可能要30几万,但是用王教授的发明可以为病人节省很大的费用,所以我相信未来我们公司如果跟更多的像史教授或别的老师合作,我相信会有更多价廉物美中国医生制造的产品,来为我们的病患服务甚至以后可以推广到国际上,为外国的病人服务。

  另外现在专利转化的难度,我觉得非常大,雷军以前做研究说中国医疗专利转化率大概不到5%,我们自己做研究发现中国医疗专利转化的比率不到1%,非常低,之前可能是有些原因如国家政策方面不是特别的偏向,或者说支持不是那么多,但是李 克 强总理说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之后,国家的政策也好,投资和资本也好,都开始慢慢地向我们医生和医疗专利来转化了,所以我相信未来医疗专利转化的难度会随着大家和企业以及投资人的关注,最后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自己来说,非常看好这个行业。

  Q7: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在医疗健康行业,目前相关技术和专利的转化还较为缺乏,我想请问下于晓菁女士:1.这一大赛的举办对于促进原创性、高市场价值的技术及专利转移转化,有何作用?2.企业和服务机构在大赛中可以做哪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3.您认为此次大赛,对促进医疗行业专利技术创新及转化,改善行业环境方面,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A7:于晓菁(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想说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的医务人员创新能力很强,他们有很多好的idea,但是往往由于我们资源上没有真正的对接,使得他们好的创意被藏起来了,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大赛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渠道。它让我们的300多个项目,30多家顶级医院中好的项目能够通过路演的方式和载体呈现出来。因为有很多末端的投资人合作机构,他们告诉我们说,其实有些项目他们看不到,并且他们有些项目可能存在看不清这样的问题,这就会导致资源对接的成果转移转化上的瓶颈,所以从我们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理解它,因为前面的几位专家,包括我们史教授讲技术方面,还有前面讲的转移转化方面,那么我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谈一谈。

  大家可能一般认为知识产权就是申请专利,其实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有非常重要的工具叫专利情报的分析检索。因为通过专利信息情报的分析检索以后,我们这几年逐渐形成了七步法专利运营的模式,检索以后分析,分析以后将情报呈现给医务研发团队,再给到我们研发人员,他既可以拓展研发思路,同时又可以了解这个技术在国内外现有的知识产权的布局情况,告知他风险如何,带给研发人员新的一条出路。通过知识产权的布局,下一步就是如何完善和调整他的技术方案,同时可以从下游的企业领域当中的专利信息,得到你未来可能的走向,这也是给到研发人员市场化的启发,他可以据此形成专利布局。形成专利布局以后还不够,这时候需要和下游的医疗器械公司做对接,或者实现产业化的研发团队进行对接,可能本身不是我们医务团队就能完成的,因为很多医药卫生领域当中的一些知识产权或者是技术,它本身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特长,但不是他产业化的特长。比如我们和中山医院在转移转化当中的项目碰到这样的情况,医生对于肿瘤筛查的项目非常懂,但是它对于医疗器械和部件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懂,再加上大数据背后的数据控制和软件编程也不是很懂,所以我们需要整合下游的技术资源,加上我们的知识产权和原有的上游的医务团队形成一个整合力量以后再往后推进。这时候知识产权能做的是对下游的知识产权的布局,因为当你做到下游的时候,会发现我又不知道敌人、战友和我的情况以及技术研发能力如何,所以可以进行新一轮的知识产权布局,从而实现真正的产业链的打通,也就是我们“最后一公里”的对接。

  当然这时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投资机构的引入,所以今天我们有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我们会在这个地方,投资机构也是这样的过程,知识产权在投资领域当中能做什么事情?我们曾经在几个医疗器械的转移转化项目当中做过知识产权的多元活动,也就是我们今天大赛的主要内容,它通过在多元过程中向投资人展现技术以及知识产权,投资人会了解到这个知识产权项目的风险如何,布局情况如何,那么投资人是不是会对这个项目更有信心?大大提高我们成果转移转化的概率,就像前面专家说的1%的概率都不到,但是它会大大提高,所以整个知识产权的信息利用会成为这根链条上的珠子,这是很关键的。所以三大重要的环节是:上游是高价值专利的挖掘,中游是产业链当中的专利布局,到了下游是对接投资人并且给到投资人更多的投资信息。这是我们知识产权行业,促进医疗卫生行业转移转化起的重要中作用,它并不仅仅是专利申请的问题。

  当然这里还有对于我们下游知识产权的审计,高价值专利的挖掘以及专利的分析、评议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也非常重要。打个简单的比方,刚才各位专家,像史教授,您这有珍珠,我们前面几位老总这边有技术方面的珍珠,然后有投资领域方面的珍珠,大家手里面各种各样的宝贝都在一起,但是怎么能够串在一起呢?我相信知识产权是非常好的手段,能够帮大家串起来,当然这是需要在我们大赛的平台上才能得到很好的整合,所以大赛是提供了我们产学研金政非常好的资源整合平台,让我们在这上面通过一个一个项目的激发,能够让我们的创新活力产生出来,让我们的投资人实现更多成功运作的项目,最后祝福我们的大会能够串成一串珍珠,让它璀璨光芒。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