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讯 药香历史渊源流长,甲骨文已见端倪,《黄帝内经》亦有记载。历代宫廷,皇帝怕药苦,药香成首选。宫廷药香世族何家,自宋至清,“何氏治香八百年”(赵朴初题),辈出御医四十九人,传承药香一千多方,涵盖所有疾病的治疗且又奇效。
中国用香的历史久远,香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有: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安魂正魄,修行的必备用品;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
传统药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香疗作为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文献经典都记载了传统药香的功效及文化功能。传说嫘祖(轩辕黄帝的元妃)的父亲生病,拒绝吃药,孝顺的嫘祖便把中药磨成粉,制成香,卧床的父亲闻药香之后病愈传为佳话。
一缕烟香气起,静中开鸿蒙。香是人类极美好的文化感受,更是令人动心的高峰经验。袅袅香烟,灵动飘逸,上通苍穹,下怡性情。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的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气味医学
气味医学定义:即靠复合气味的能量功能激活人体机能再生,净化人体的内环境,从而从根本上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一种普适方法。
气味医学调理各种疑难杂症,关键是他从调理气态的方向上有所突破。是真正的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调理方法。从表面看是味道在起作用,实际是在调理气团的平衡因素。味道本来就是作用于气的最好办法。调理气态平衡是调理疾病的根本,病态现象首先是气态变动的开始。我们都知道任何现象都不会是一蹙而就,总要有一个过程,在人体病变的过程中,首先是气态的变动。我们有目的的进行气态的调理,首先是防微杜渐的开始,是真正的治未病。
道佛儒三教都重心法气法,这是共同之处,心安理得为第一条,定心调气是第二条,气味医调为第三条,遵此三条,大小病患则无忧。
香可助正气,亦可祛邪气。外置皮肉筋骨,内调脏腑神气。舒肝胆,沁心脾,馨肺肾,通经络,透关窍,展筋骨,散秽浊,逐湿寒,辟疫疠,奇功伟力,荟萃于斯。正可谓焚身成灰化作魂,只有香如故。
芳香疗法自古就已存在。根据记载,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发现了香药草植物能够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奥秘,这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都有过详细的记载。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应用香料植物驱疫避秽;古巴比伦和亚述人在3500年前便懂得用薰香治疗疾病;3350年前的埃及人在沐浴时已使用香油或香膏,并认为有益肌肤;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早就知道使用一些新鲜或干燥的芳香植物可以令人镇静、止痛或者精神兴奋。
香疗法是利用纯天然植物的芳香气味和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经由嗅觉器官和皮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使身心的紧张状态得以缓解,并达到保养皮肤和改善健康状态的功效,从而达到人的身体、心理、精神三者之平衡、统一。
香气被人吸入后,能够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使人大量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大脑也因此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使人的思维清晰、敏捷。与此同时,随着香气的扩散,空气中的阳离子,又能进一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刺激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使人体的相应器官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和体液,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机体活力,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
作者 李润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