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妇幼保健

透过"问题行为"知晓孩子背后的需求

时间:2016-09-01 11:07:15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章四娥

  一天,4岁的小女孩圆圆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妈妈怎么说都没用。在幼儿园门口,圆圆怎么都不愿意进去,妈妈没办法了,索性蹲下来,听孩子哭哭啼啼的抱怨。圆圆絮絮叨叨地说幼儿园这不好那不好,妈妈安静地听着。10分钟后,圆圆忽然站起来,把眼泪一抹,书包一背,说:"妈妈,再见,我要进去了,你也该去上班了。"圆圆的举动让妈妈愣了好久才回过神来。其实,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足够的理性,她所需要的只是倾听与接纳。

  倾听与接纳更具有建设性和有效性,比教育更重要,因为倾听与接纳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受到了尊重,有价值,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因此获得成长。

  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家长很容易只看见孩子的问题,却看不见背后的需求。事实上,"问题行为"是孩子表达需求的另类方式,孩子借"问题行为"释放出被压抑的心理需求。因此,出问题的永远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行为本身。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不被满足,就会产生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人,遭遇到一些挫折,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

  前几年汪女士和丈夫离了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敌视丈夫,她经常在女儿小丽身上撒气。不久,上初中的女儿就开始仇视母亲,认为母亲"无能","抓不住男人"等等。近两年,小丽还出现了残忍的虐待倾向,看见邻居家的小动物,就用石头、棍子砸,曾多次砸伤、砸死邻居家养的小狗、小猫、小鸟。前些日子,刚满16岁的女儿竟和认识不久的一名与她的父亲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同居,并口口声声地对母亲说,要拿出点本事来给她看看。面对女儿的"剧变",汪女士既后悔当初对女儿的粗暴,又痛惜孩子现在自毁前程的任性行为,她想对女儿说:"回家吧,你的路还很长,妈妈会陪你一起走。"

  显然,小丽是因为童年时家庭破裂,加上后期家庭教育方式不对,从而导致了人格出现障碍。其实单亲家庭里坚强出色的孩子也有不少,汪女士应该重新用关爱来打动孩子,而作为女儿小丽也应该接受事实,学会体谅母亲。

  我们看到,一些对社会生活中真、善、丑恶辨别能力不足的少年子女,在这错综复杂的大社会中,往往稍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这就警醒我们做父母的,不仅在物质上、更需要在精神上、心灵上对他们给予"关照",使他们顺利、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少年时光,以免孩子们因一时失足而留下终生忏悔。

  在银行工作的林颖最近发现读初中的女儿小丹拖沓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了。比如早晨起床,喊了半个小时小丹还躺在床上;做作业开小差,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的作业小丹要拖到两三个小时;只是冲个凉,却要花40分钟至1个钟头;不过是梳个头发,动作慢得比农夫种地还精心……

  有一天,工作之余,林颖和同事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竟不约而同谈到孩子越来越拖沓,做父母的也越来越性急、越来越焦虑了,他们真希望孩子的动作能更快点、做事更专注、学习的效率能更高一点。

  这时,有个客户正好是某大医院精神科的医生,听到他们的谈话,禁不住插话说:"拖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拖沓比四五年级的严重,初三的拖沓比初一初二的严重,高三的比高一高二的严重。"林颖和同事不明白,孩子拖沓到底是属于不良习惯,还是另有隐情?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拖沓?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拖沓一般常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然而这只是表面,其实,在孩子拖沓的背后,有其心理动机。

  上世纪20年代俄罗斯有过一个研究。当时,有个心理学的毕业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咖啡馆里,当顾客招呼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可以很容易记住顾客点过哪些食物,然而一旦顾客结完账、过几分钟再询问的时候,服务员要能说出顾客点过哪些食物,就得很费力地去回忆。看上去,结账行为一发生,服务员对顾客所点食物的记忆就消失了。后来,这位年轻的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放到自己的心理实验室进行研究,结果与在咖啡馆里观察到的类似: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会一直留在记忆里,更容易被人们回忆起来。于是,他得出一个研究成果:当人们开始做一项活动时,一种精神上的焦虑就产生了,直至活动的完成。

  运用这项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孩子拖沓的主要原因。如果孩子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任务的状态中,他就会不断出现焦虑。比如,这个培训班上完了,还有下一个培训班在等着;语文作业做完了,还有数学、英语作业;学校作业做完了,还有培训班的作业;培训班的作业做完了,还有家长布置的作业……这就是孩子们面临的现状:学业方面的任务是如此'巨大',永远都不可能完成,让孩子在精神上始终沉浸在一种焦虑中,使得他们已经没有动力去完成眼前的任务。因此,拖沓就很自然地成为应对压力的一种行为方式。这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反应,但孩子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无助感也是导致孩子拖沓的一个原因。

  因为人的本性是要求有一些控制权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却甚少有选择自由时间的机会。学校的时间,被老师控制了;家里的时间,被父母控制了。那么,孩子们自己能够控制什么呢?只有做作业时间的长短、冲凉时间的长短、睡觉时间的长短。显然,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只能用"拖沓"来掌控本应属于他们的生活。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年级越高的孩子,拖沓行为就相对越严重。因为高年级的孩子比低年级的要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因而也面临更强的来自家长的控制。

  现实生活中,孩子拖沓可能有很多原因,但过于繁重的学习、过于被控制的生活,是导致孩子拖沓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拖沓感到烦恼,希望孩子能改变这一行为习惯,然而如果没有看到孩子拖沓行为背后的焦虑和无助,仅仅靠父母的督促、训斥、监督,孩子的拖沓是很难改变的。

  显见,在应试教育、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要改变孩子的拖沓现象,首先就需要家长改变观念,不能再去压迫与控制孩子去学习,而是要给孩子一定的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家长最好和孩子协商,科学和合理计划与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及玩乐的时间,即: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之外能有多少时间玩耍、运动、娱乐。如果能均衡安排,就能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无助,拖沓行为就会减少,因为孩子会感到,这是自己可以支配的事,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