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新闻网讯 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的薛蕊蕊(化名),由于33周早产,体重仅1.5千克,出生早期所需营养主要来自静脉营养,每天都须扎针挂瓶。所幸,在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95医院)儿科护理专家默契配合下,为薛蕊蕊成功实施了PICC置管术,用新型的静脉置管术,固定一个导管在身上,使患儿每天“逃过针劫”。
PICC置管术通俗讲就是,从早产儿的手臂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有了这条静脉通路,早产儿以后打吊瓶就不用扎血管了,药物能够直接到达心脏附近的静脉,也会更有效了。该院儿科张玉花护士长介绍,整个置管过程顺利,床旁X线摄片显示导管末端位置在最佳位,解决了早产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该术病人更舒适,并发症更少、感染的风险更小、医疗费用更节省,适合血管内长期留置。
以往,早产儿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扎针常常让患儿苦不堪言。而且,早产儿皮肤娇嫩,血管又细,给静脉穿刺带来极大困难,加上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高浓度的营养液给患儿刺激太大,容易出现静脉炎、外渗,严重者可造成局部坏死等不良反应 ,增加患儿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临床上,PICC中心置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7天至1年的中期至长期静脉输液治疗。PICC置管具有输液、测压、抽血等三大功效,适合经常测量中心静脉压力、抽血检查、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多种药物同时输入治疗。由于中心静脉管径粗,血液流速快,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而被迅速稀释,大大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为减少,杜绝了因周围静脉输注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患儿脆弱的外周静脉。
“置管成功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任何一种并发症,都会对患儿造成威胁。”据张玉花护士长介绍,并非所有新生儿都适宜中心置管,新生儿置管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严重出血性疾病、有静脉血栓形成史、有血管外科史或外伤、外周静脉不能确认者不宜行PICC置管。在皮肤情况、血小板和血凝凝血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向家属讲解PICC置管方法、优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方可进行。
(吴志 罗金财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