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著名书法家蒋志忠:师古不囿独一帜

时间:2016-06-02 23:39:19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商业聚焦  作者:杨庆军 李耀猛

        中国商务新闻网-商业聚焦讯 (杨庆军 李耀猛)蒋志忠先生,字鹤翔,河北三河人。著名的书法家、诗人、词人、学者,出色的党史工作者,国学和书法理论功底深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和合画院副院长。

  图:著名书法家蒋志忠

  书法诸体皆擅,行书见长。正书从汉碑入手,继学北碑、唐楷,行书以“二王”为宗,旁涉宋元明清名家。他自幼酷爱书法,临池不辍终成大器。业界誉其书法“纳虞柳之气度,聚二王怀素之灵势,蕴毛体之基因,师古不囿独一帜”。

  其作品在国内外常有展出,屡次受全国政协、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书法家协会等部门邀请参赛并获奖。2010年 9 月,《沁园春·雪》由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2010年11月,《虞世南诗·咏蝉》由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收藏;2011年11月,《宁静致远》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外事局作为国礼送给外国议会领导人;2013年 9 月,作品入选“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书画艺术精品展”; 2014年11月,参加“当代优秀中国画家书法家学术展”。作品在中华网、中国网、搜狐网、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

  在书画界,他是一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倔强而又可敬的书法家。执着于“书法作品,人民大众要喜闻乐见”的认识,不随波,不逐流;笃信“书法创作没有捷径,书法创作要有担当”的思想,辛勤耕耘,临池不缀。

  百闻不如一见。笔者几经周折才如愿以偿,终于成功与蒋先生相约在展厅会面。他精神矍铄,高挑清朗的身材,黑边花镜后透射出坚毅睿智而又充满慈祥的目光。展厅的墙上挂满了四尺、八尺、丈二、扇面、斗方等作品,内容涉及广泛,有自作诗、自创词、名言、佛经偈语。楷书,平稳端正、法度严谨;小楷,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行书,动如脱兔、矫若游龙;行草,如多变的音律,笔法灵动,气势如虹。

  他取出紫砂罐包装里的陈年普洱,茶艺娴熟,古壶、老茶正逐渐被活水唤醒。蒋先生、笔者、潮白古韵文化公司王春雷先生三人,在一茶一壶一水之间,气定神闲地谈茶道、论书法。他性情豪迈,博古通今,谈笑间,把自己的“书法人生”阐述的既公正客观,又淋漓尽致。

  书法路上的耕耘者

  蒋志忠先生上小学三年级时,天津市宝坻区的韩敬仪先生是他的启蒙老师。“他要求严格,每天中午布置的书法作业,未完成的同学就不准到外边玩。师恩难忘!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喜爱写毛笔字,后来上初中、师范,乃至参加工作,都每日临写,从不懈怠。”蒋先生感慨万千地告诉笔者。

  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觉得毛主席的字漂亮,开始临毛体。当时在县里小有名气,已有饭店、工厂的负责人来求字求匾。“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工夫未到,‘飘’、‘浮’不定。当时看似‘笔走龙蛇’,实际并没有临出毛体的‘神韵’来。”蒋先生既谦虚而又严格要求自己。

  机会来了!后来北京师范大学招收书法研究生班,为了进一步深造,他直接去学校报名。“作品”与“答辩”两项都顺利通过并被录取,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八门课,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诗词创作、书法学、书法史,共四百余个学时。“当时与我一同坚持学满两年的,还有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李洪海先生。”蒋先生十分健谈,思路清晰。“那时起,我才对中国书法史有了较全面了解,找到了学习书法正确的航向,真正进入到学习书法的轨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漓江出版社整理并隆重推出的《蒋志忠张树芸书画集》,在全国公开发行。张树芸是蒋先生的爱人,伉俪情深,她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有幸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邓福兴先生题写的《蒋志忠张树芸书画集》(剑胆琴心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洪智写了一篇我在北师大学习时的看法与体会。”蒋先生言谈中流露出深切的感恩之情:“在北师大期间,共临数十遍《圣教序》,邓保健教授如此评价:志忠先生,嗜于书而笃习之。此卷《圣教序》,端正平和,两度春秋气象迥异,艺无止境,与先生共勉”。

  用心感受书法艺术

  数次受邀参加全国政协、中国书协等举办国内大型书法活动,赴日参加“青少年中日书法交流30周年”活动。每当静下来时,他不断地思索:无论是当代的书家还是爱好者,用中国书法来写作品,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以什么样的作品奉献给社会?作为一个当代书法人,你给后人留什么?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思考。

  蒋先生习书数十载。他谈的几点体会与感受,让笔者既开阔视野,又增长见识。

  第一点,书法要先学古人、习古人、写古人。

  研习古人,从古入手。我们中国五千年历史记载,从甲骨文开始到金文、石骨文,然后到秦朝的大篆、小篆。到了汉代,形成隶书。到南北朝时期,又向楷书过渡。中间出现了魏碑,即把隶书一波三折,燕不双飞的笔给拉直,就形成了魏碑。唐代楷书盛行,出现了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虞世南等楷书高手。把汉字给美术化。唐代楷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然,从汉代以后,随着书法的不断发展,就出现了行书、草书。如唐代的怀素、张旭的狂草。

  启功先生有句话“登楼用梯,虽仙人不废焉。”其意指,能登梯上楼,即使是神仙也不会不用。王羲之行书、怀素草书、颜柳楷书、王智永30年不下楼写《千字文》,这些既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又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好的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古人呢?要真正继承中国书法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先学习古人,否则,别无二门。

  蒋先生多临《圣教序》、《兰亭序》、《寒食诗》、《祭侄文稿》等。汉隶,临乙瑛碑、曹全碑等著名碑帖,以锻炼用笔,增加笔力。《圣教序》临的最多。因为《圣教序》,基本上算是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

  第二点,作品必须要有个性,做到“无我”与“有我”。

  “艺”上升到“道”,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道德、世界观等等进一步延伸和深入。而“术”呢,是技术,点横竖撇捺。

  唯有个性才叫艺术!在艺术的道路上,要做到“无我”与“有我”,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来。学历史上的每一个大家,学他、写他,临帖时做到“无我”。而自己创作作品时,做到“有我”。此时要“心中无大师”,随心所欲不逾矩。用黄庭坚本人追求创新的诗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来形容是恰当的。“学”——无我,“创”——有我。

  创作时尽量避开“乖”,求“合”。乖,指书写条件不顺;乖有“违背”之意,引申为“不顺”。合,指符合书写条件;如笔墨相发,偶然欲书等,则可以产生书法佳作。

  这样通过个人技法的运用,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来。有个性,才能叫做艺术品。书法和其他艺术有相通之处。音乐、绘画亦是如此,你有了自己的个性,才能够被认可。没有个性,就称不上艺术家。

  第三点,作品要有时代精神。

  蒋先生不仅是书法家、诗人、词人,更是位爱国、爱党的优秀共产党员。每逢国家发生大事件,他都要写诗或词,并以书法以寄之。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对南京、西安、北京、上海进行访问。这是60年来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蒋志忠先生壮怀激烈,挥毫泼墨赋词一首《临江仙·情缘》:旭日春风情意切,相逢握手和谈。时空跨越六十年,感觉相见晚,毕竟血同缘。两岸同胞亲骨肉,风云福祸相连,台独对峙背人寰。潮流不可挡,黄胄定团圆。

  《建党九十五周年》:漫卷旌旗赤县天,工农唤醒火燎原。披肝沥胆驱敌寇,洒血抛颅捍江山。迤逦磅礴创伟业,峥嵘坎坷闯难关。沧桑正道复兴梦,崛起中华挂云帆。

  他说:“诗人就是要说自己想要说的话。你对客观世界怎么认识,那你就把自己的认识用诗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也写一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新疆·喀纳斯》:雨后湖边雾朦胧,云滔翻滚霞光中。观看佛光好去处,骆驼峰上一览亭。

  《张家界·天下奇观第一桥》:玉带横空连铁索,白云翻滚入重霄。鬼斧神工凿岩尽,天下奇观第一桥。

  为什么要有时代精神?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当代书法人的大脑里有客观反映,今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写出来,让后人通过我们留下的作品,了解今天的方方面面。当代的书法家,创作出的作品就应该有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如果,每个书法人只会照搬照抄唐诗宋词,那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怎样留给后人呢?我们当代人时代精神岂不是空白吗?丰富多采的当代文艺又从何谈起啊!

  第四点,书法作品,人民大众要喜闻乐见。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上强调指出: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要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首先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不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鼓舞下,涌现出很多好作品。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在延安时期,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一大批文艺作品。他们都是深入生活,和人民吃住一起,才创作出人民如此满意的作品来的。如果一味躲在高楼大厦里,不去深入生活,如何能创作好的作品?《白毛女》演出时,台下观众泪奔,为什么?它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共鸣,演到人们心里去了。

  我们历届中央领导人都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最近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国书协第七届换届选举时指出,书中要“四有”: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这是我们每个书法人努力的方向。

  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更有价值。老百姓认可你的书法,他才可能把作品请回家中挂在厅堂。你写的东倒西歪,篷头垢面,拖泥带水,虽自我感觉良好,老百姓却不感兴趣。所以说,艺术作品从思想上要贴近人民群众,方能为人民群众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来。

  深情寄语青年一代

  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枝亮丽的奇葩,很多人想学习它,可又缺乏信心,或者半途而废。对于怎样学习书法艺术?蒋先生饱含深情地寄语我们青年一代:

  第一,“爱好”是学好书法艺术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即兴趣,每个人爱好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各不相同。但兴趣又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对学习书法来说,只有对他有兴趣,只有爱好它,才可能静下心来“挥毫落墨耕砚田”。

  第二,“悟性”是学好书法艺术的重要前提。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一个人的悟性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先天的聪颖智慧,另一个是刻苦学习,受到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教育,以及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纵观历史,大量事实说明有才华的书法家由于悟性好,便超越了感性,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之作。然而有些书家很刻苦,知识水平也很高,一生只能徘徊在高层次书法大门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感性中的“妙悟”。因此,书家或书法爱好者能否获得成功,只有通过自己在日常大量感性材料中获得“妙悟”,达到大彻大悟,才能直入堂奥。

  第三,“勤奋”是学好书法艺术的保障。

  书法艺术属于综合艺术,要求书家或书法爱好者应懂得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等。成为一个书法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这样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为人间奇男子,需历人间万里程。”这就要求我们读些古代艺术论著,特别是书法论著,如《中国书法史》、《历代书法论文选》等,要把广泛阅读和重点研究结合起来。学书就要能吃苦,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春祈秋报,辛勤耕耘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最终会像蜜蜂那样“采百花之精美,酿真醇之甘蜜”。

  第四,“技法”是学好书法艺术的重要手段。

  晋代王羲之说:“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南朝书法家王曾虔在《笔意赞》一文中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的“神采”是指作品中的气势、韵味、学养、情趣等,“形质”包括墨法、点画、结体、章法等。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百首》中说“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这些精辟论述告诉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技法,做到笔法精熟,笔画熟练,力戒怪俗;掌握汉字的总体照应,完整地展现它的艺术美,才能使我们创作的书法作品达到:法则庄严而不失变化,气质朴素而不失生动,笔势清俊而不失丰腴。无色具画图之灿烂,无声赋有音乐之和谐。

  第五,“修养”是书法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

  字如其人。一般来说,书法作品与人的先天性格有关系。性格洒脱,写字可能就飘逸;性格刚毅,写字往往偏硬朗。当然最重要的是后天的修养。

  毛主席从事中国革命几十年,历尽艰苦岁月,他的胸怀、世界观就造就了其诗词、书法的气魄雄伟豪迈。唐诗里,最豪放的也不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已,与“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胸怀无法相提并论。毛泽东诗词里已经了解到的至少41处用到了“万”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主席多用“万”字展现他博大胸怀。毛体书法字里行间充满雄才大略,恢宏气度,胜似闲庭信步,如那山雨欲来,若千里决胜,是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情怀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的一种折射。

  作为青年一代的书法爱好者,应该博采众长,锲而不舍,在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所写的书法作品达到更高境界。

  新媒体人、资深艺术品收藏家杨庆军对蒋先生如此评价:下笔简洁干练,运笔坚实挺健,笔法险劲苍勇,结体自然有度,既含“毛体”的基因又有独特的灵性,实乃“手挥山岳动,笔落惊碧涛”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是因为蒋志忠先生不囿陈规,丰富活跃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他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

  正是因为其心灵澄明,时时补充新知识,所以他才能不断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诗、词、书法作品来!

  正是因为其以开明宽阔的胸襟,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攀登新高峰! 责编:许顺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