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的健康。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等都是获取健康的有益途径,科学研究显示,读有益的书,也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的“养生之道”。
读书是身体的“保健医”
【典例回放】年过六旬的老李经常出现心慌、盗汗、失眠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内分泌失调。为此,老李服用过多种中西药,但疗效甚微。一天,老李清晨来到公园,听见几名老年人在一起朗读诗经,他兴致所及也加入其中。大声的朗读让他情绪激昂,出了一身大汗,谁料一直困扰他的心慌气短等症状这天竟没有出现。从此,老李养成了每天朗读的习惯,读诸子百家、读四书五经,身体不适竟然一去不返,经过体检生理指标恢复正常。
【科学解析】自古我国就有杜诗祛病之说,清代《老异续编》中记载一则杜诗祛病的例子: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发时诵杜甫诗数首后,便一切如常。无独有偶,如今在德国又有了读书治病的研究与实验,有不少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对患者进行“书籍疗法”,收效很好。其实,杜诗祛病或读书治病并不奇怪,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读书是一种有益的脑保健操。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衰老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脑细胞的死亡和其活性减弱。而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脑细胞在一生中任何时候都不会绝对停止生长,即使到了老年,只要经常处于一定的脑力活动中,脑细胞仍会继续生长。专家指出,保持大脑活力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地使用大脑,经常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读书,是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的有效手段。据研究,读书能使大脑产生一种神经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力,其效果就像在做脑保健操。
读书能改善内分泌。一个人如果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体内积蓄的能量长时间得不到释放,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但如果坚持读书,这一切则可能得到改善。有研究显示,人在认真读书时能有效转移兴奋中枢神经,将神经的兴奋点由身体转向大脑,降低激素分泌量,减缓脂肪沉积的速度,起到类似于轻度锻炼的效果。可以说,对于患有内分泌失调的人来说,读书也不失为一种调理身体的好方法。 朗读可以排毒。朗读可以调理气息,清除体内废气。依照中医理论,人胸中块垒消解,气顺平和,疾病自然不生。此外,读书可以使人的情绪得到适当地宣泄,情绪宣泄时难免会流泪。比如读《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时,就会被书中人物的奋斗精神所感动而流泪。研究显示,情绪化的泪水是人体激素作用的结果,可以排除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读书是心理的“按摩器”
【典例回放】30来岁的小杨是单位出了名的“躁脾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跟同事大动肝火。其实,小杨每次跟同事发火之后也感到后悔,可一遇到想不通的事,他还是难以控制自己。为此,单位里的心理医生推荐他读《你的潜能》一书。书中告诉人们:“与人交流时想象对方是自己尊敬的师长”,“在感觉要发火的时候学会对自己说,别急,有话慢慢说”……经过书中的指导,小杨慢慢平和了自己的心态,急躁情绪也随之不见了。
【科学解析】健康不光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思想、心理、精神的健康,因为没有了理想、信念,失去了目标和追求,一个人犹如行尸走肉,健康就无从谈起。许多人身体没病,疾病在心,唯有医心,才能治根。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莫如读书。”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使人心理阳光。一位著名长寿学家曾经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最能使人夭亡的,莫过于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如忧郁、颓丧、惧怕、怯懦、嫉妒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遇到的挫折和种种不良情绪,人们如何排遣,保持最佳心态?读书无疑是一剂良方。读书能够驱散心头的阴霾;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淡化骤然而至的苦恼、彷徨,缓解郁闷和压抑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读书使人精神充实。健康需要精神的支撑,而读书则能使人明志,得到精神的充实。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当我们在读书中思考,流连在每一条真理、每一个高尚思想、每一幅富有震撼力的场景之中时,理想与信念将不断升华,对人生的感悟将在阅读的思考中日益丰满与完善。
读书使人思想健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台吸尘器,能够及时消除人思想上的尘埃。常读积极向上的书籍,能使人常葆健康向上的思想,不易被消极腐化的思想所侵蚀。
读书培养好的性格。古语道:“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古往今来,读书是人们修身养性的首选。读书可以使人自静,静中自悟,方可心无旁骛,不为外物所动,保持一种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良好心境。读书还能教人宽容大度、自节自律、自省自制,善于读书的人,往往能够性情豁达,胸怀宽阔。(黄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