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贵州省安顺市将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志书千村档案”工程

时间:2021-03-26 09:30:26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张爱国 杨倩

QQ截图20210326092958.jpg

  前述: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方志档案部门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努力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上系统思维、超前谋划,在传统村落档案管理、建档纂志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抢救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各村级档案室、文化馆、村史馆存有档案46000余件,实物档案逾3200件,并依托丰富档案文献资料,先后编纂出版地情资料60余部,编纂出版《火花乡志》《旧州镇志》《管元村志》等乡镇村志共51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安顺市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以贵州省启动省市县三级第三轮志书规划以及实施村级档案提升工程为契机,研究制订了全市乡村振兴“百村志书千村档案”工程,大力推动村志编纂工作与村级档案管理深度整合,全力做好村志编纂和“一村一档”的组织和指导,以建档纂志为乡村振兴铸魂固基,聚力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推动方志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安顺市聚焦补齐问题“短板”、 拉长工作“长板”, 在充分总结提炼以往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将方志档案工作的重点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志书千村档案”工程作为“十四五”时期工作重要抓手,把加强名乡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等工作统筹起来,大力实施方志档案文化精品提升工程,努力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主动将方志档案事业全面融入到奋力续写新时代富美安顺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总体布局和主要目标中。

QQ截图20210326093016.jpg

  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志书千村档案”工程,安顺市坚持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散光”“不走样”,围绕“村”字做足做细做深文章,重点采取:实施“百村志书”为乡村振兴“强基础”。通过实施“百村志书”工程,重点从乡风文明示范村、生态文化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村改革试验先行村、入选传统村落名单的村、民族团结模范村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名村100个以上,从推动全市乡村文化振兴的高度深度挖掘当地方志文化资源,由市县乡统筹组织集中编纂《安顺市名村志》,依托“一云一台”(方志云、数字档案平台)体系,实行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整合联动,并同步建立本地名人、历史、少数名族文化以及优势产业、美食名产、村庄变迁、民俗、书画、老照片、录音录像等方面的特色方志数据库,对现存村志或数据资料进行数字化、碎片化加工和标引,实现对村志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民间艺术、名优特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内容的碎片化检索。此外,在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志书”工程中,安顺市还将研究建立对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进行扶持的工作机制,探索乡村文化产品社会化运作,切实盘活地方志资源,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安顺特色的村志文化精品,把“百村志书”工程作为安顺市塑造乡村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升级提升、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强基础”。 实施“千村档案”为乡村振兴“保基本”。通过实施“千村档案”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档案工作制度,规范村级档案工作,在指导全市1007个村做好公文归档的同时,督促指导各村结合本地核心特色,完善农村基层党建档案的收集与管理;重视与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有关的档案资源建设;做好直接为群众办事和服务形成的文件材料、证明证书、合同协议、电子文件等与群众合法权益密切相关档案材料的收集保管;做好调处矛盾、农村山林、土地、水资源管理、产业发展、文化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的归档工作;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镇(村)、农业农村普查、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等档案工作;做好村落历史文化建筑、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手工技能等文化类的专题档案数据收集工作:做好村级组织基层治理信息数据归档管理工作,等等,推动完善农业农村档案资源体系,为乡村振兴“保基本”。

  (张爱国 杨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贵州省安顺市将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志书千村档案”工程
贵州省安顺市将实施乡
滕州市善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
滕州市善南社区卫生服
沂水县司法局组织开展红色教育
沂水县司法局组织开展
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CopyRighr @ 2000-2010 www.zgjkxw.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健康新闻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