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半产妇剖腹产子,已成尴尬的“世界第一” 国家层面给剖腹产“降温”,广东试点建温馨产房 这是一个让中国尴尬的“世界第一”:剖宫产(剖腹产)率接近50%! 这意味着,中国有一半产妇不是自然分娩,而要“忍痛挨一刀”。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相对高昂的手术费,还有孩子日后可能面临的智力和健康受损。 这种剖宫产率“畸高”已引起世界关注。今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说,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 降不下的剖宫产率,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了。有人批判医院,认为他们贪图经济利益,刻意诱导产妇,拉高了剖宫产率;但医院则喊冤:很多孕妇要“挑日子”,而且剖宫产比自然分娩快捷、方便、安全,为何不做?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年会上,院长们忧心忡忡地发出倡议:该给剖宫产“降温”了。 令人期待的是,中国最近已启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将从国家层面进行干预。 ○准妈妈怕疼,现在又都是独生子女,为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家庭干脆就“一刀切”。至于“择日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赶学时硬把孩子在9月1日前“揪出来”。而择“良辰吉日”的就更普遍,“很多甚至具体到哪一天几点几分”。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剖宫产无疑被认为是更安全稳妥的方式,能减少纠纷。在欧美国家,只要操作规范就不是医疗过失,医院就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自然分娩率比中国高很多。 ○过高的剖宫产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今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从国家层面通过系列措施给剖宫产“降温”。专家表示,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增加政府对自然分娩的补贴等措施。 30多年过去剖宫产率飙升9倍 对比过去,现在的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现在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 林秋萍(化名)越接近预产期越困惑,要不要采取剖宫产,她始终拿不准主意。 丈夫黄先生早早就在网上“做功课”,查到不少关于剖宫产弊端的材料:不仅妈妈产后出血率高,康复时间长,腹部伤口感染可能性大;孩子也会因为没受到必要的产道挤压,“肺里的脏东西不容易被排净,容易统合失调,也就是身体协调性不如顺产的孩子。” 可转念一想,林秋萍今年已33岁,一家就只生一个孩子,若半小时能搞定,成功率高,风险系数低,何乐而不为?两周前,林秋萍开始肚子疼,进产房待产后,破了羊水,想试着生又使不上劲。“剖吧!”最终,她无奈吐出俩字。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庞汝彦告诉南方日报记者,2007年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了调查:在拉美、非洲、亚洲总共选了25个国家作为样本;在中国,取样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医院(每个医院的年分娩例均超过1000并能实施剖宫产手术),结果显示,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营医院达68%。而亚洲平均为27%,南美洲为30%,非洲是百分之十几。 这让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过的庞汝彦感叹:“对比过去,现在的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剖宫产率仅为5%左右。” 庞汝彦说,她读研究生时老师灌输的思想是“将难产做成顺产的才是好大夫”,反之,就是“笨大夫”。因此,医生对每个产妇都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反复评估产妇和胎儿的情况,详细记录每个时间点的具体操作以保证自然分娩,母子安康。“而现在,用各种仪器设备代替了认真的体检和评估,不少大夫看到胎儿心跳稍快,不做更多的考虑和观察直接就剖了。” “医院选剖宫产,既省事又来钱快” 剖宫产手术收费要几千元,而自然分娩只需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而且有的医院‘剖’得越多,奖金还越多。以经济价值决定分娩方式,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飙升的剖宫产率,将医院推向风口浪尖。许多人直斥,这是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剖宫产手术收费要几千元,而自然分娩只需几百元到1000元不等,而且有的医院‘剖’得越多,奖金还越多。”庞汝彦说。 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准妈妈罗永宁(化名)体验了入院后的“被剖宫产”历程。 这已是罗永宁第二次生宝宝。一个月前,在预产期的罗永宁开始肚子疼,进入第一产程(从肚子疼到宫口全开)后,医生立马让她躺上床,上了胎心监护仪。 罗永宁对生育已有经验,但这么一折腾反倒让她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儿,护士来给她打催产素,称“宫缩乏力”。罗永宁想起来活动一下,“生第一胎我就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站起来活动生得快!无奈被上了监护仪,再加上打点滴,想动也动不了。” “很多医院不够以人为本。”庞汝彦直言,孩子出生的一般姿势都是头朝下的,母亲第一产程若站着或坐着都能凭借地心吸引力“帮孩子下来”,可医院偏偏让妈妈一入院就上床,还要全副“武装”起来,“而且,过去打催产素都是一边摁着肚子看宫缩情况,一边调剂量,现在远没这么仔细。”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广州数家三甲医院妇产科,了解到第一产程的7—8个小时中,医院很少让产妇下床自由活动,一名医生透露,这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根本顾不过来”。 “不活动增加了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但不少医院总强调客观原因。另外,剖宫产对医院来说,既省事又来钱快!”庞汝彦认为,以经济价值决定分娩方式,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产妇家人要求剖腹,医院扛不住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对独生子女产生了特殊的重视,简单地说,就是妈妈怕有意外孩子变傻了。为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家庭干脆就“一刀切” 面对指责,医院也是大吐苦水。“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剖宫产无疑被认为是更安全稳妥的方式,能减少纠纷。”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位产科专家说。 近日,28岁女硕士何一平(化名)在广州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临产前突然休克死亡,7斤重的男婴也未能幸免。事后,家属认为医院未听取产妇建议采用剖宫产,及滥用催产药物欣普贝生犯有过错,要求院方给说法并赔偿;但院方表示,产妇死亡原因和羊水栓塞有关,建议家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牛建民表示,自然分娩有很多不可预知的突发问题,若胎儿和母亲发生意外,责任可担不起。“在欧美国家,只要操作规范就不是医疗过失,医院就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自然分娩率比我们高很多。” 不过,更让医院招架不住的是产妇家人的某种“坚持”。 庞汝彦说,调查显示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实施剖宫产的前五位原因包括头盆不称、前置胎盘或有剖宫产史等。但中国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母亲要求剖宫产,其中无任何医疗指征的剖宫产占了24%。 “怕疼?试着想想,双手互掐时,当然是里面的疼。如果生孩子疼,孩子就更疼,妈妈难道就不能忍?”对“怕疼派”,庞汝彦认为这是“现代产物”,“既然上帝创造了一条通道,必然有利用价值,为什么不让孩子走自然通道?” 若“怕疼”是从妈妈感受出发,那么从孩子角度考虑,又可分成两派,“怕傻派”和“择日派”。 “怕傻派”怕什么?“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对独生子女产生了特殊的重视,简单地说,就是妈妈怕有意外孩子变傻了!”为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家庭干脆就“一刀切”。 至于“择日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赶学时硬把孩子在9月1日前“揪出来”。广州各大三甲医院妇产科在开学前均床位爆满。准妈妈何小姐说:“若不让宝宝在开学日期前出来,上学时又得耽误一年,所以干脆剖了算了。”而择“良辰吉日”的就更普遍,特别是赴港产子家庭,“很多甚至具体到哪一天几点几分”。 “面对这样的情况,医院能怎么办?也只能尊重了。”庞汝彦说。 推广温馨产房,能否将低剖宫产率 庞汝彦表示,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增加政府对自然分娩的补贴等措施。如今,一些省市都在尝试这种办法,如给予促进自然分娩的医护人员更多奖励,自然分娩率也有所提高。 过高的剖宫产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今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从国家层面通过系列措施给剖宫产“降温”。 庞汝彦介绍,为期5年的项目总目标是创造一个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推广促进自然分娩的适宜助产技术和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以及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等。具体目标为:全国至少建立10个“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培训中心,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推广助产和产前健康教育适宜技术;至少培训2000名有关助产适宜技术和产前健康教育师资;全国至少100家医疗机构达到示范妇幼保健院或医院标准;促进助产士职称系列和正规助产专业建立。 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庞汝彦表示,应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增加政府对自然分娩的补贴等措施。“如今,一些省市都在尝试这种办法,如给予促进自然分娩的医护人员更多奖励,自然分娩率也有所提高。” 从人员上考虑,当务之急要做好助产士的培训工作,并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庞汝彦指出:“助产士人才紧缺,但没有助产士职称系列,工资待遇又低,却承担着很高的风险。这样下去,越来越没人愿意做助产士,学的人就越来越少,技术也就越来越萎缩、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产房条件的改善,也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庞汝彦介绍,在国外,第一产程很多产妇在待产过程都可以在产房随意走动,室内还配有热水淋浴、盆浴,家人可进入按摩,帮助活动。“要知道,产妇并不是病人,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能不干预要尽量不干预;到真正生产的第二产程,产妇则可采用舒适的体位和方式,例如在丈夫怀里,或者在水中分娩。” 据牛建民介绍,省妇幼保健院是这一项目在广东的示范点,如今已开始在第一、二产程上进行改善,尝试引入分娩新理念,让产妇减少分娩的恐惧,快乐分娩,平安分娩。 “第一产程,我们打造了温馨产房或称整体产房,让产妇可由家人陪伴生产的同时,通过淋浴、盆浴减少痛感,并进行按摩以及心理辅导,还采取了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第二产程中,产妇可选择舒适的生产方式。” 牛健民希望,这种模式能成功推广到全省,将剖宫产率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