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重大精神类疾病,是精神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在近日由赛诺菲中国主办的“励精图治——精神分裂症全病程管理论坛”上,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起病多缓慢,逐渐进展,病程迁延且容易复发,其全病程管理不仅要着眼于患者在急性期症状控制,更要关注巩固期和恢复期的患者病情的波动情况,尽早给予恰当的干预和疏导,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真实世界。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难题是高复发率,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长,大脑神经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王高华教授指出。
目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规范诊疗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过半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开始接受早期、足量、足疗程的规范治疗。患者开始治疗的时间普遍偏晚,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为1.5年;即使开始治疗,由于对药物存在排斥心理或担心药物依赖性,很多患者一旦感觉症状减轻或者好转便自行减药或停止用药,导致疾病复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赵靖平教授强调:“首次发病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精神分裂症从发病到治疗,经历的时间越短,患者康复的几率就越大。治疗一旦中断治疗,将大大增加患者的复发风险。”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出院1年内的复发比例高达33.5%,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强调: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至少需要维持治疗2年,一次复发的患者则需要维持用药3-5年,如果是多次复发,需要坚持治疗5年以上,甚至终生治疗。赵靖平指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尽早开始接受规范治疗将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氨磺必利是近些年上市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对伴有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急性期患者,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多维症状,且对其他受体基本无作用,较少产生过度镇静、肥胖、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对改善生活质量及情感认知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北京安定医院普通精神病科主任王传跃教授指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第一代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代谢综合征,诸如患者药源性的肥胖,甚至糖尿病等,在有些药物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这些都极大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规范治疗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提醒:“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心理和精神的康复,然而在患病和恢复期,患者面临严重的失眠、头晕、疼痛、抑郁或焦虑等消极心理,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后,因此临床上很有必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