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文人穷尽了美好的辞藻来形容爱情,但对科学家来讲,那些长久的、忠贞的爱情不过是多种激素刺激下,在大脑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而已。脑科学以及心理学研究发现,浪漫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是一种生物程序。生物学对爱情的解释是通过进化的力量主导,通过激素起作用,所有疯狂的行为只是为了把基因传递给后代,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激素则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不仅能左右人们的行为,还参与情爱过程,促进人对异性(也包括同性)情感的产生,但是促使多巴胺等大量爱情激素的分泌则来源于基因。大脑中心——丘脑是人的情爱中心,其间贮藏着丘比特之箭——多种神经递质,也称为恋爱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平时,多巴胺的释放是受抑制的,只有遇到大脑皮层“认可”的异性时,多巴胺才会大量分泌,使人产生“爱”的感觉,多巴胺也被称为“恋爱分子”。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到爱的幸福。
人们在品尝巧克力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境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身陷爱中,并促使我们进行交配,以此繁衍后代。科学家揭示了爱情在大脑中的位置,以及组成爱情的独特化学成分——多巴胺。研究同时表明,爱情带来的迷狂,在化学组成上,与人发疯的时候几乎完全一样。所以,那些表白“亲爱的,我爱你爱得发疯”的男女们,其实并没有夸张,他们在无意中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道理。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狂状态。如此美妙的热恋不会持续太长,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陷阱,它能确保人类有时间繁殖后代。因为那些激素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水平上,你的身体也承受不了成天处于心跳加速中。平均30个月之后——最长不会超过4年,这些爱情激素的浓度高峰开始消退,你也就从热恋中清醒过来。通常依恋的稳定时间只有4年,因为4年之后,我们很可能又在街上、办公室等场所被另外的异性所吸引,被陌生人所打动。如果你不能秉持道德上的标准,忘记了婚姻的义务和责任,就可能因为重新坠入情网而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破坏原本美满的家庭。虽然情爱“依恋”通常的稳定时间是4年,但这并非婚外情产生的正当理由,也不是人人都会由此发生“情变”,因为爱情毕竟还要受到道德伦理、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