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浅谈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的三大历史任务

时间:2017-02-21 15:18:37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李从勋

  中国健康新闻网(通讯员 李从勋)自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以来,省、市、县、乡各级深化化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推进卫生计生管理服务资源整合,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先后召开,卫生计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面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健康发展和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

  一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从世界人口发展进程和我国未来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重大决策,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见,当前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控制出生人口数量,而是已经实现了向总量控制、质量提升、存量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与过去相比,计生工作的任务不是减少了,而增加了;计生工作不是简单了,而是复杂了,工作的难度不是减轻了,而是更繁重了。所以,目前的计生工作不是在往后退,而是在向前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厅字〔2016〕13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这在人口计生工作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从目前来看,只有尊重人口发展规律,采取调整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引导群众依法按政策生育、积极促进优生优育、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等一系列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力措施,才能完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历史任务;才能减缓劳动力下降速度,改善劳动力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才能减缓老龄化压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二是促进人口全面健康发展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李克强在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卫生与健康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全面健康发展,既是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紧迫任务,更是卫生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要促进人口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将卫生计生事业放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之中统筹考虑,切实增强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必须树立“大健康”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破解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必须坚持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管理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群众提供“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是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卫生计生工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调控人口出生数量,可以促进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推行优生优育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可以使人口质量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可以改善家庭结构,增强代际支持功能,降低家庭失独的风险,增进家庭福祉。当前,日趋恶化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难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是要通过严格控制医药费用,改革医疗行业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保障水平,让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感到满意,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妇幼保健水平,可以维护妇女儿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卫生计生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果能在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了家庭发展,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一定能用“健康梦”“幸福梦” 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