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新闻网讯 据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这既指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出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怎么用”的重大课题。
坚持在真懂真信中“用”。行为重,知为先。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员干部由此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真懂真信的问题,特别是在实践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环境的情况下,真懂真信、似懂似信、半懂半信和不懂不信的不同情况,可以使“用”的结果完全不同。只有解决了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真懂”,就是要科学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要领悟和体察经典作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与驾驭全局能力。“真信”,就是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事物发展规律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无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认识面对什么杂音、实践出现什么难题,都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始终保持对科学真理的笃信不移。所以,相对“用”这个目的,“懂”是前提,“信”是基础;“懂”不轻松,“信”更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典型示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过程中做到真懂真信,是在实践中“真用”的前提。
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用”。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融会贯通的“结合”史。在当代中国,实现这样的“结合”,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任务、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和用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防止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干扰。要突出问题导向,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把“用”落实到解决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当前,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背景下,特别是要以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与主动性。自觉地与形形色色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真理是在同各种谬误的斗争中证明并壮大自身的。一些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没能有效实现“结合”的重要原因,就是面对各种变化多端、形式各异的奇谈怪论、异端邪说难辨真假、不识正误。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同各种轻视、漠视、敌视这种“结合”的错误思想做斗争。
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中“用”。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怎么用”也要伴随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及时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也为新的理论总结与创新打开了广阔前景。如何使实践中形成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话语体系,本身就是做好马克思主义“怎么用”这篇大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纳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整个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形成的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在解决好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方法问题。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传播的途径、载体与方式空前多样和便捷,但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着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倾向,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已经成为在现实实践中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突出问题。必须深入把握信息时代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途径,学会运用新途径、新媒介、新方式,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描述“中国方案”,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度与深度,打通科学真理和干部群众思想之间的通道,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作者:杨建军,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