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情感工具化”--“下班沉默症”

时间:2015-11-03 12:14:20  来源:  作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聚会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似乎患上下班沉默症,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了交际怪圈。

 

 

 

阅读功利化来审视下班沉默症,就不难发现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换言之,下班后的情感交流变得稀缺甚至有意回避,不意味着情感表达的退化,而是情感交流日趋工具化而导致的某种必然结果职场上,无论是与上级和同事交流,还是应对客户,都关乎职场升迁和职业利益,笑容满面的情感交流其实更多是以程序化路径出现,作为一种工作载体,没有多少真情含量。而与亲友的交流则不能形成互动的利益链条,下班沉默症的存在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情感工具化其实不仅有下班沉默症一种表现形式。之前曾经看过一则报道,据悉春节期间,中国各类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230亿条,以2009年末中国7.47亿手机用户数计算,平均每人发送短信30.8条。我相信这种数据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水分,每逢年节,拜年祝福短信就开始满天飞来。只不过,短信虽然多,但却同质化严重,不是群发就是转发,发短信拜年其实更像是一种形式和例行公事

 

 

事实上,现代人已经太过依赖现代化的工具来表达情感,也渐渐习惯了将情感物化和职业化,只要能带来利益,只要能节省时间,只要能更有效率,只要能更方便快捷……情感表达工具化已经侵吞了我们的传统人情信仰。可人是有情感的高级生命,人情是维系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的精神纽带正如汽车不可能取代走路,电脑不可能替代写字,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让工具主宰了我们的情感世界。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情感,还有灵魂。

 

 

 

 

 

中国健康新闻网                                        编辑:至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