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1/10。若不尽快采取行动,预计该数字将在2040年增至1.5亿人次。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打败糖尿病”。“中国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的20多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主要原因在于超重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糖和高脂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等。”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中国儿童也面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儿童糖尿病即“小糖人”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且年发病增长超过14%,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联合国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发布的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5岁以下体重超标的儿童约占7%,人数超过580万;有资料显示,在我国11-17岁的青少年中,超过4/5的人缺乏运动,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快速增长。1985年,中国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为3%,到2010年,约1/10的女孩和1/5的男孩超重和肥胖。从1980年至2013年,我国20岁以下体重超标人数增长超过200%。
1.儿童糖尿病“异军突起”,家长需留意孩子“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可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导致慢性病和早亡。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中国首要的健康威胁,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占1.03亿死亡总数的80%,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70%。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每年导致近100人死亡,其中近40%的死亡为过早死亡(在70岁以下人口中)。
2010年全国10万人大型调查表明,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患病人数达1.14亿人,糖尿病患者平均在32岁便患上糖尿病,年轻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明显增加。
青少年或儿童期的发病类型主要为Ⅰ型糖尿病(也称青少年糖尿病),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发病原因仍不清楚,但被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表明,年幼儿童的Ⅰ型糖尿病新诊断病例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
Ⅱ型糖尿病更常见,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这一类。该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大多可以预防。世界卫生组织近来指出,Ⅱ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甚至在世界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儿童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全球性增多的儿童肥胖症和缺乏身体锻炼是普遍认为的关键诱因。
同成人一样,儿童糖尿病在早期也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儿童糖尿病还有不同之处,一是起病隐匿,很难早期发现;二是发病急,往往等到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时,才发现早已患上糖尿病。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这种“三多一少”的表现,或者孩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严重的还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酮体气味等,则要及时送医院检查。
2.Ⅱ型糖尿病儿童多肥胖,北京近七成“小胖墩”检出高血糖
来自北京市卫计委官方数据显示,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北京市对肥胖儿童进行的健康评估,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高血糖检出率达到了66.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会长、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疾病专家杨文英教授指出,14岁以下儿童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目前缺乏该年龄段患儿的官方数据,但是门诊医生已经注意到近年患儿增加,而且大多过度肥胖。”另据北京一家综合医院儿科统计,小儿糖尿病的住院人数近年来增加3倍以上,多为青少年Ⅱ型糖尿病。
我国一份资料显示:年龄≤18岁儿童超重发生率达17.6%,肥胖发生率为5.6%,而某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儿童肥胖发生率高达20%。资料显示,中度肥胖的糖尿病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倍,高度肥胖者可高达30倍以上。
武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姚辉认为,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凶。儿童虽然机体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因肥胖,组织细胞易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作用大打折扣,出现功能衰退,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进而引发糖尿病。
福州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夏桂枝说,环境因素的作用,加上儿童本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感染上病毒,从而增加病毒感染相关糖尿病的风险。另外,长期压力过大、休息欠佳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加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风险。
夏桂枝还提醒,随着儿童进入青春期,体内的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都会增加,这些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水平增加,会加重人体中唯一降糖的激素——胰岛素的负担,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在这个时期,有些小孩的血糖水平会发生异常,这种现象称之为“青春期糖尿病”。如果不加注意,同时存在持续的体重增加、肥胖的话,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加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