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已成为国际禁毒领域公认的难题。2月16日,记者从国家禁毒办新闻通气会获悉: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计委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4种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已列管的芬太尼类物质共计2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4种。
此次被列管的4种芬太尼类物质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典型代表。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危害性,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据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巡视员邓明介绍,近年来我国一些具有化工、医药知识的人员受利益驱使,根据境外不法分子需求,网上联系、订单式生产,邮寄输出新精神活性物质,利用各国管制差异逃避打击。
对此,我国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一次性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为打击制作和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此外,我国先后与20余个国家开展执法合作,积极支持美国、俄罗斯等国提出的核查请求,主动分享相关涉案线索,成功破获“上海灿禾张磊案”“湖北张正波案”等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案件。侦办张磊案中,中国向58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4221条线索;侦办张正波案中,向20余个国家和地区通报了1144条线索。2016年以来,我国根据相关国家执法协作请求,部署涉案地区核查相关线索,各地共缴获已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800余公斤、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上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人,捣毁新精神活性物质非法生产窝点8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