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生物“黑科技” 2小时找出致病细菌

时间:2017-09-14 21:01:51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

  进入9月,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天气也渐渐转凉,温差变化大,正值流感高发季节,重新回归群体生活的孩子们成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感冒发烧去医院,大家可能都有同样的体验,通常会抽血化验,医生通过血象估判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您有没有发现,孩子有时服药四五天病情也不见好转,本以为是小感冒,结果一不小心严重成肺炎。

  呼吸道疾病亟需精准的临床诊疗手段

  现今,人们比较关注心脑血管和肿瘤疾病,往往忽视了呼吸道疾病。事实上,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很容易被感染,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较低,容易频繁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布的世界十大死因统计结果,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夺走了310万人的性命,位列第三,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年系统分析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大陆5岁以下儿童的肺炎死亡率为184~1223 人/10 万人。

  呼吸道疾病的致死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在于无法快速、准确找出病原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在传统诊疗中,患者往往需要先抽血化验,医生通过常规检测等经验推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判定细菌感染后,医生才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最苦恼的问题也来了:很多人使用某种抗生素四五天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只能再换一种抗生素继续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究其原因,传统的方式没办法快速、准确地确定致病菌种类,医生通常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致病菌对这种药物敏感,那就会药到病除;反之则需要换药。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临床治疗仍处于经验抗生素应用阶段,在使用高级抗生素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技术可以在用药前就确定感染的是哪种致病菌呢?答案是肯定的。临床上常用的鉴定病原菌的方法是细菌培养法,该方法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得到结果,特殊菌种时间更长,这会延误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老人和幼儿)的救治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黑科技”让病原菌检测提速百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病原学诊断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密切结合,形成了病原学分子诊断技术。

  针对病原菌难培养、检测周期长、诊断率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博奥晶典推出的一款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系统,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测,经过2个小时就能判断出是哪种细菌感染,比传统检测方法快6~240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主要靠培养检测的局限性,并凭借其快速、准确、灵敏及特异等优势在病原学诊断方面凸显作用,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治疗及新型病原体的检出和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黑科技“让人少吃药,少吃错药

  孩子生病后最焦急的是父母,如何给孩子及时、准确的治疗,是家长最基本的诉求。但是面对“是药三分毒”的问题,父母在给孩子服药治疗时又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孩子的伤害,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3岁的小患者明明(化名),因发热、咳嗽被诊断为肺炎,入院两天后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患儿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只能用呼吸机维持生命,医院给患儿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患儿病情危重,医院采用最高级别的抗生素治疗,病情没有好转;后来采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芯片测试,2小时后结果显示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呈阳性,根据检测结果,医生采用针对致病菌对症的抗生素后,每天花费大幅下降,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三天后孩子恢复自主呼吸,进入普通病房观察,很快痊愈出院了。

  准确早期诊断致病菌,是治愈病人的关键,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能够缩短疗程、节约费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吃药不对症的问题,让我们少吃药,少吃错药。如果这项技术得以大规模推广,不仅能避免窗口期的误诊,而且能精准地找出病因,有针对性地给药,避免抗生素滥用。

  据了解,该系统除可用于呼吸道病原菌检测外,亦可应用于消化道病原菌检测、伤口感染病原菌检测、呼吸道病毒检测等多个临床检验方向,为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精准治疗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转载自《人民日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