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海南医学院心理系教授岳筱雯说,心理干预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挫折与危机的时候,采取第三者介入治疗分担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并引导其重新正常生活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干预可以给予当事人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岳筱雯表示,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心理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一般情况下,心理干预要请专业的心理专家或者有心理学知识理论的人进行指导。岳筱雯建议,如果心理危机对个人影响呈现病态,或者普通的心理问题已经达到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患者应尽早寻找专业心理治疗师对症诊治,进行心理干预。
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守护心灵健康: 1、多运动 运动会产生快乐物质,抵消心理的抑郁、不安。很多心理问题是人闲下来后胡思乱想想出来的。运动可以减少这种状态,能促使人将事情往好的方向考虑,有助于心情抑郁的人变得开朗。
2、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可以减少人心理抑郁的概率。
3、多找人聊天 找没有利害冲突关系的人聊天,让身心放松;找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人聊天,可以释放压力。
4、给自己心理暗示 人们可以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鼓励性的暗示,相信潜意识的力量,自我暗示多了,心态会受其影响也变得积极。
5、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紧张忙碌的工作有时会给人带来单调乏味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与爱好,能缓解或者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记者 王培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