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宏,1953年12月出生于干汊河镇大院村老院村民组,这位普通村民坚持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养家糊口、无微不至伺候患病母亲、任劳任怨照顾残障弟弟,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谱写着平凡百姓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勤劳儿撑起贫寒家
陈登宏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生长于艰苦的饥荒年代,他作为家中长子,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义务,还经常跟随父母在生产队里参加同成年人一样的劳动,从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他的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20多年前,他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后,他就主动帮助母亲撑起了这个贫寒家。当时他一家老小共有8口人,上有年老体弱的母亲,无劳动能力,下有智力残障的弟弟,生活尚且不能自理,还有两个妹妹需要关照,自己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幼女。一家人仅靠几亩地为生,经济状况差,生活异常拮据。面对一家人生计,陈登宏与妻子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渐渐地,吃苦耐劳且不服输的陈登宏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忙完地里忙家里,一刻都不闲着,干农活、伺候老人、照看残障弟弟、拉扯孩子、操持一大家子生活,就是在这样的贫寒家庭,他和妻子用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并培养出一个女儿上大学,期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孝顺心彰显人间情
提起陈登宏,除了勤劳能干外,还是出了名的孝子,方圆几十里的没有不夸的。他对老母亲的孝敬和对智障弟弟的关心一直被传为佳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验证。陈登宏的母亲在十年前就患老年痴呆, 渐渐生活不能自理,从此,他和妻子就坚持每天给母亲梳头、洗脚、做饭、打扫房间卫生……,还常常为母亲四处求医,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对母亲弄脏的衣服、裤子、被套等做到经常清洗,房间做到经常打扫。春夏秋冬农活再忙也要以服侍老人为先,再苦再累也无半点怨言。
古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今天的陈登宏并不像古人说的那样,十年如一日,服侍久病的母亲,他真真切切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亲戚邻里常夸陈登宏服侍母亲做得好,陈登宏总会淡淡地一笑说道“我们都有老的一天,谁都希望儿女孝顺,有个幸福的晚年,我只是尽了儿女应尽的责任。”
守诺言长哥担父责
陈登宏的弟弟陈登柱自幼患精神智障,长大后精神越来越不正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自从父亲病逝、母亲患老年痴呆病后,他和妻子就肩负起照顾智障弟弟的重任。他和妻子每天除了伺候老母亲吃穿,还要看着智障弟弟吃饱、穿暖、睡好。当有人问到陈登宏,为何如此孝顺老母亲,又为何如此照顾弟弟,十年如一日,是怎么做到的?陈登宏毫不犹豫地说道:“都说长兄为父,我作为老大,应该好好侍侯老母亲,也应该照顾好弟弟。虽然他患有智障,但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我怎么能让他活在痛苦之中呢?”
一句朴实的话,陈登宏用实际行动兑现。这个智障弟弟如今也是50多岁的人了,自从父亲病逝、母亲患病后,他的衣服都是由陈登宏给他购置的,为的就是让他穿暖。照顾弟弟胜过亲生子女,随着弟弟年龄长大,精神智障越来越厉害,家人稍不留神,这个傻弟弟就会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每一次都是陈登宏不分昼夜的满世界的找,直到找到他才心安。
随着儿女们成家立业,一个个飞出家门,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陈登宏和妻子还要帮助照顾孙子孙女。他妻子因为要为出嫁患精神病的女儿照看孩子,家里的活一下子就落在陈登宏一人肩上,他既要照顾母亲、弟弟、患精神病女儿吃饭,又要忙地里的活。为着照顾亲人们,这几年他一直不能出远门走亲访友,每天他都在做好每一顿饭后,先是盛好送到老母亲床头喂母亲吃好,再送饭到弟弟房间看着弟吃饱,然后还要送饭给患精神病女儿吃,当让亲人们都吃饱饭以后,他自己才能吃上一口凉饭,但他觉得自己的心始终是热呼呼的!他说:这三个人都是我的亲人呀,我吃什么她们就跟着我吃什么,我们有福同享。我只求在我有生之年,亲人们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活着,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愿望!
有人说现在是道德滑坡,有人说现在是世风日下,也有人说现在是金钱第一,但是,我们从陈登宏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患难显真情,日久见人心!在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陈登宏把瞻养老母亲和照顾残障弟弟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把老人和残障弟弟一味推向集体或国家,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腔的真爱,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新家庭,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继承和发扬。(卢贤傲、刘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