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媒体的全面报道中,我们几乎是全身赤裸站在全国公众面前。”在8月15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之后,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圣元)董事长张亮在一封公开信中如是感叹。 犹如疾风暴雨般的媒体报道和公众拷问,将圣元推到风口浪尖。卫生部为此专门就“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圣元奶粉与性早熟无关联。 然而,公众疑虑并未完全消除,各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更是耐人寻味。 滞后的反应 “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因媒体报道而起。 7月11日,湖北一家电视台采访武汉市江夏区1岁多女孩小菲(化名)的母亲,“曝光了小菲所食用的奶粉”。这则新闻没有引起太多公众的注意。 8月5日,人民日报旗下《健康时报》以“女婴早熟谁之祸”为题报道称,包括小菲在内的三名武汉女婴,一直食用某品牌奶粉,身体出现早熟特征,乳房开始发育。奶粉商家代表去小菲家看望时要给2000元钱,被拒绝。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泽熙教授等三位当地专家并未确定奶粉是导致女婴性早熟的“元凶”,但均建议三名女婴停用此品牌奶粉。 随后,凤凰网和《东方早报》等直接点出圣元的名字,国内外多家媒体纷纷跟进。于是,圣元奶粉和“性早熟”被人们联系在一起。 此时,圣元奶粉是否真的激素含量过高、仅有三例女婴能否说明问题等种种存疑之处,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尚未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媒体和公众,在奶粉安全问题上的神经极为敏感。 《长江商报》7月下旬给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卫生、药监、质检、工商、疾控中心等部门发去紧急公函,希望对此事予以重视。而湖北省和武汉市相关部门并未在第一时间做出公开和恰当的反应,事件的负面影响被迅速放大。 此前,另一名女婴的家长希望将奶粉送检,联系多个部门未果。 据悉,武汉当地疾控部门于7月30日从三位女婴家中取走了奶粉。检测激素最多几天就可以出结果,但直至8月15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之前,湖北省和武汉市仍未公布检测结果。 面对媒体质疑,圣元的危机公关能力也受到拷问。8月7日,圣元发布语气强硬的公告称,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该公司同时表示,委托律师事务所对参与报道此事的凤凰卫视[2.41 8.07%]提起诉讼。 实际上,圣元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公司7月中旬已经知道武汉女婴的情况,“但一开始董事会不把它当回事”。该人士认为,媒体大量报道之后,圣元的公共关系举措存在不当之处,例如,应安置好孩子并及时向外界澄清,而不是先起诉媒体。 “8月9日开了董事会,董事们不是产品质量方面的专家,就请人来讲,”这位人士说,“讲的人说这(圣元奶粉致性早熟)是胡说八道”。但他不无遗憾地表示,此次董事会只是让董事们了解所谓的“事实”,没有讨论出必要的应急方案。 8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对媒体透露,已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尽快核查并妥善处理。两天之后,卫生部称,且已经委托有关技术机构对湖北省从患儿家中和市场上采集的相关奶粉样品进行检测。 8月15日, 卫生部公布了结果──在42份圣元乳粉样品中未检出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其中,湖北患儿家中存留样品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微克/千克和33微克/千克,其余41份样品分别介于0.2微克/千克-2.3微克/千克和13微克/千克-72微克/千克之间,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来自其他14家企业的31份样品“也没有异常”。 上述圣元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在卫生部公布检测结果之前,已将所有竞争对手的样品送到国外检测机构。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惟一的“靶子”,圣元与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之前曾有沟通。 2008年9月,圣元也位列22家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企业名单之中。此后,该公司花了一年多时间才逐步恢复产品人气。“激素门”事件使圣元品牌再受重创。“这次的损害,政府说过关了,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这个品牌能不能撑得住,公司能不能活下来还不好说。”前述圣元内部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