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观察

上海版"好人法"二审

时间:2016-04-20 16:57:23  来源:新民网  作者:李欣 萧君玮

11.jpg

  路遇他人突发疾病,你敢不敢施以援手?在现场紧急施救过程中,如果对患者造成损害,会不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今天(20日),被公众称为沪版“好人法”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提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二审。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看到,《条例(草案)》中明确,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鼓励: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如果路遇他人突发疾病,是否应该施以援手?记者看到,《条例(草案)》中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

  “紧急现场救护行为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可以为专业人员的后续救治、挽救患者生命和健康赢得宝贵时间。”上海市内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表示,地方立法应当在全社会鼓励和倡导这一救护行为。

  也因此,《条例(草案)》第四十三条明确,“市民发现需要急救的患者,应当立即拨打120专线电话进行急救呼叫”;同时,“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紧急救护。”

  而对于救护行为对患者可能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条例(草案)》也进行了明确。

  “参阅国内外相关立法,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免责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救护者具有一定急救技能,二是按照相关急救规范实施救。”丁伟说,《条例(草案)》据此明确,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也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在实践中探索由政府补偿损害的做法。

  “好人要得到好报。”对此,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坚进一步认为,实施“好人法”后,如果市民的紧急救护对急危重患者提供了帮助,“那不仅是要免责,还要鼓励、表扬和奖励。”

  记者同时注意到,由于岗位特殊性,此次《条例草案》中还提出,公安、消防人员、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和乘务员、学校教师、保安人员、导游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人员,都应当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明确:区域人口、服务半径决定救护车数量

  一份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市院前急救机构包括1个市急救中心和9个区县急救中心,下设急救站127个,救护车总量为668辆,急救从业人员约2300余名,2014年急救业务量为642万车次;全市设有急诊科的医疗机构为107家,2014年提供急诊服务1500万余人次。

  救护车配置是否足够?如何保证院前急救的及时和顺畅?在此次提交二审的《条例(草案)》中亦有明确:

  “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业务需求增长情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院前急救机构救护车配备数量”、“具体配备数量由市卫生计生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强调救护车应当专车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救护车开展非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活动”、“任何社会车辆不得使用‘120’等标志图案”。

  “急救条例制定的核心,应该是’救人’”。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辰认为,这也决定了《条例(草案)》实施后,不仅要让急救单位有感受,更要让百姓有切身感受。“我今年自己打过一次120,在等待的过程中每一分钟心情都很急迫。”张辰说,此前,上海已经开始实践120平均反应时间达到12分钟,“但在《条例(草案)》中,对这个反应时间没有涉及。是否可以进一步明确?”

  此外,为了防止“压床”,《条例(草案)》拟规定,对于符合出院或者转诊标准仍无故滞留院内急救机构、占用急救资源的患者信息将提供给市经济信息化部门,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记为不良信用信息。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凡则建议,除了影响信用记录,浪费急诊资源的行为,还可以考虑多种行为予以制约,“如医保停止支付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