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观察

江西上饶交警开全省先河:编撰教材进学校

时间:2018-05-15 10:17:13  来源:人民法治网江西  作者:记者 汪国强 通讯员 胡辉

  人民法治网江西讯(记者 汪国强 通讯员 胡辉)2018年4月,12万本由江西省上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编撰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免费发送到了全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手中。将交通安全知识纳入基础教育,上饶市公安交警支队开全省先河,实现了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的新突破。

  为达到全民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逐步减少直至杜绝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在不断巩固成人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上饶市公安交警支队再给自己工作加压,从孩子抓起,着力培养“懂安全知识、有安全意识”的新生代。2017年7月,上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启动了编撰工作,投入专项经费,组织专人编写,反复论证,历时半年,终于通过审批获得独立书号,并于今年四月将这本《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发送到本市的每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手中。

  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显然是一项惠及社会、学校、家庭的长远性、基础性的重要民生工作。但如何把它做细、做实、做好?上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转变作风,创新思路,跳出交警支队抓交通安全教育,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正能量的行之有效的举措。编写《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并在全市一年级新生普及教育,正是上饶市公安交警支队推出的举措之一,这项举措,能在小学新生心中种下交通安全出行文化的种子,实现小学生用交通安全常识指导行为,运用“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扩大交通安全知识的受众面,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逐步从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矫正,转变为对安全出行习惯养成的目的。

  为编好这本书,支队专门成立编撰领导小组,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张荣来亲任组长。这本汇聚了教育等部门的专家力量,并经深入调研、总结经验、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编撰而成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分为认知篇、通行篇和乘车篇三个部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性、游戏性、实践性相结合,寓教于乐,为小读者们提供专业、实用的出行建议,树立法制观念、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本书批量印刷14万册,交警支队承担所有费用30余万元,并将赠送交通安全教材费用列入来年预算,拟将赠送交通安全教材活动每年持续下去。此外,上饶市公安交警支队还从交警唱“独角戏”转变为全市多部门“大合唱”,同时强化学校跟踪考核的合力宣教。今年4月9日,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张荣来在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上要求各级交警部门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努力做到三点:一是联合发一个文,积极争取和宣传部、教育局联合发文,强力推进《读本》进课堂、进学校,力争将读本作为安全教育的教材;二是组织一场培训,通过联合教学、集体讲授等多种方式,力争为每所学校培养一名或多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师资力量;三是开展一次抽查。积极会同教育等部门,适时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抽查,通报评比,不断完善和修订教材。

  根据部署,全市各地快速响应、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婺源县、横峰县、铅山县、广丰区、德兴市、上饶经开区等地公安交警部门分别联合当地党委宣传部、教体局联合下发推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试行)》实施方案,并结合世界读书日等主题举行了不同形式的赠书仪式。

  上饶交警认为,将交通安全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既是一件长远任务,也是一项迫切需要。众所周知,道路交通事故是威胁少年儿童生命的第一杀手。据统计,近三年来,上饶市发生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1028起,占同期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1.4%,且呈上升趋势。因而,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势在必行。

  如今,交通安全知识全面进入学校课堂,成为了上饶市小学新生的必修课。《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试行)》全面进入上饶市小学课堂,覆盖了全市12万家庭,近60万人受到教育,使得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实现了“四大转变”:由原来交警来每年进课堂授课一至两次,转变为学校教师每学期授课15个课时;由原来发放宣传册、交警制作课件等形式,转变为有了正式书号的专门交通安全教材;由原来选取个别学校开展活动,转变为有针对性的面向全市所有12万名一年级新生;由原来靠交警一家承担,基本停留在完成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转变为全市所有县区全面推动进课堂,并联动宣传部、教育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并强化学校的跟踪考核。责编:许顺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