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慢病防控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目的总结和分享各地慢病管理先进经验,促进与提升各地慢病防控机构的服务能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胡大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解放军301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北医三院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等出席本次会议。
据悉,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率的85%。传染性疾病有时段性、区域性,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多,致残致死率高,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挑战。
大会主席胡大一教授在会中指出,中国目前的慢病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年轻化,一个是农村化,城市的疾病快速向农村转移,这是令我们焦虑的事情,很多做支架的医生或许感觉都非常好,但这是我们有良知、有担当医生非常焦虑的现状。慢病管理是我们医生的责任和使命,针对慢病管理,要努力实现三个落实。第一,要落实自我管理健康和慢病的意识和责任。要发动广大群众和患者,我的健康我要管,我要负责任;第二,要落实自我管理健康和慢病的知识和技能。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要认真学好、管好健康,提升自身慢病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要落实自我管理疾病和健康的实践和实效,切实有效地实现自我管理。其目标是,把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并转变成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行动,同时倡导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大办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的4S店。
胡大一教授还提到,我国目前的医学模式,是一种被动化、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生是做堂行医,等人得病,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等到得了心肌梗死再救治就晚了;还有些医生只热衷于高成本的生物技术、支架、手术刀、机器人,二不重视、不会也不用生活方式等最有效、最廉价的治疗措施。另外,医疗保险仅支付生物技术费用,没有形成对生活方式治疗的保险付费机制。因此,面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防与治的裂痕日益加深,弊病日益凸显。一定要弥合裂痕,应对挑战。把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积极转变医学模式和构建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教授指出,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因素当中,慢病的经济疾病风险和经济负担已经高达1万亿美元。联合国成立以来只有两次研究疾病的问题,其中一次就是2010年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研究慢病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慢病已经威胁到国民的生命,慢病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慢病防控要从以治疗为主,转移到以管理为主,这是一场革命。因为慢病花掉了大量的钱,慢病的管理非常重要,管理的成本非常低。
本次大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我国人民健康隐患的凸显,慢病防控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慢病防控的挑战尤为巨大。国内人口健康隐患与慢病直接相关,且已经呈现持续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本次大会旨在联合更多力量,通过大家的努力,推动我国慢病防控事业的发展,让中国人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