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呈现“四升一降”

时间:2018-06-08 16:47:25  来源:中新网  作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今日介绍称,中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呈现“四升一降”的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81.8亿,较2016年增加3.2%,出院人次数约为2.44亿,较2016年增加7.5%;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续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由2014年的0.74%下降至2016年的0.67%,实现连续3年下降。

2.jpg

资料图:民众在医院门诊楼内就诊。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8日上午就全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提升情况举行发布会。郭燕红首先介绍了医疗质量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情况。

  郭燕红说,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特别是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去年《柳叶刀》杂志曾报道我国医疗质量进步的情况。去年是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进行了报道,从1990年到2015年25年间,中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它是使用了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就是HAQ指数排名进行计算。我们国家从1990年的第110位进步到了2015年的第60位,进步的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这是在去年《柳叶刀》杂志公布的情况。

  近日,《柳叶刀》杂志再次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的HAQ指数排名又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了2016年的第48位,我们在一年间跃升了12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是中等SDI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成绩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在医疗质量提升方面,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完善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医疗质量管理多元共治机制,通过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规范标准、完善质控体系、科学精细指导和推进质量公开等具体举措,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我国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可以用“四升一降”的变化趋势来呈现。所谓“四升”,一是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81.8亿,较2016年增加3.2%,出院人次数约为2.44亿,较2016年增加7.5%。

  二是部分专科、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从专科层面看,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等传统高风险手术科室中低风险组死亡率分别从2013年的0.16%、0.15%、0.14%下降至2016年的0.06%、0.11%和0.04%。大家可以看到下降的幅度非常明显。而从重点病种和手术层面看,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等16个监测的重点病种和颅脑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13个重点手术诊疗质量指标稳中向好,其中,16个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三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以抗菌药物为例,我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7.7%,下降了11.7个百分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年的36.8%,下降了30.5个百分点。细菌耐药趋势总体平稳。

  四是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2017年三级和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为9.8天和8.7天,较2016年分别下降0.3天和0.1天,实现5年连续下降。

  “一降”是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续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由2014年的0.74%下降至2016年的0.67%,实现连续3年下降。我们用这样“四升一降”体现我们国家医疗质量水平以及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资源供给的持续提升。

  在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方面,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从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提升以医疗技术水平为核心的专科服务能力,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

  一方面,打造了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代表我国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发挥行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支持倾斜力度,平衡优质资源区域布局,通过专科建设发挥横向联动、纵向带动作用,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疾病和重大疾病诊疗能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