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傍晚,我到小区对面的公园去锻炼,遇上了我的邻居——75岁的老马,他正在沿着小路慢跑。我说已经进入伏天了,老年人应该减少锻炼,但老马却说一定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健身锻炼没有毅力不行。
其实,对老年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并不太适宜。在伏天(尤其在高温预警的天气里)的白天,还是以不活动和少活动为佳。
不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例如,在严寒天气下锻炼,能增加肌体对寒邪的抵抗力,可预防冬季常见病的发生;而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但这样的锻炼比较适宜青壮年,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要赶这个“热潮”。
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度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就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如果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则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蒸发无法快速,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就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此外,高温导致人体盐分过多流失,水盐代谢平衡失调,使得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肌肉痉挛、尿量减少、脉膊加快等“热痉挛”症(也是“中暑”之一种)。
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抗热能力远远差于年轻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年轻人。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浓度本来就比较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比例也比较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后,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就会明显减少,血液浓度就会进一步增高,血液粘度也随之升高,因而较容易诱发血栓、脑血栓、心肌梗塞等重症。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在三伏天锻炼,是冒着极大的危险的。
所以,夏季里,当最高气温在33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进行锻炼,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而当三伏来临时,最高气温一般在35度以上,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以备急用;心脑血管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抗血液凝固的药物。
当然,老年人早晨醒得早,即是三伏天,清晨五点至六点一般还是比较凉爽的,老年人可以到外面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活动的地方最好选择一些空旷地带,而不要进入植物园、树林、花丛等地方,因为绿色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其附近非但没有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说,绿树丛中是白天锻炼的好地方,却不是清晨散步的好场所。(霍寿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