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在北方一所名牌大学信息传播专业毕业的的晓海,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从事画面设计工作五年了。最近,他老是抱怨,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查找原因,晓海认为是电脑网络惹的祸。确实,电脑网络为他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但也带来不尽的烦恼。因为,他总是被网络所诱惑。晓海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先浏览几个固定的网站,看看发生了什么新鲜事然后打开自己的邮箱,查看有否新的信件。同时开QQ、MSN聊天工具,与朋友交流。接下来是登陆微博,每天至少翻看10页,看到有意思的,就要转发或收藏。有时正设计着广告画面,QQ、MSN上突然闪动,又忍不住和网友们聊起来。这样下来,一两个小时很容易就过去了。尤其微博太费时间了,让晓海欲罢不能,有时候他真想把电脑关掉。可是他的工作离不开电脑,也离不开网络。每天上班8小时对着电脑。下班回家后,还要通过手机上网查看微博,每天上网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另外,晓海也认为自己定力不够,容易迷失自我。比如,他本来是要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设计相关的信息,但不时会被网上稀奇古怪、新鲜刺激的东西所吸引。大把的时间一点一滴在指缝间流逝,等想到手头的工作时,时间已经不多了。
由于工作效率不高,晓海本当上个星期完成的设计任务到现在还差一大截,为此,老总很不高兴,放言说,如继续这样下去请他另谋高就!这让晓海很有危机感,但他到底该怎么改变自己呢?
心理分析:
从晓海的表现上看,他其实是患上了"大脑肥胖症",也就是注意力匮乏症。其特征是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即使无人打扰,也会经常中断手头的工作。
"大脑肥胖症",属于大脑认知上的流行病,它制约人们的思考、联想和想像能力,并由此引发自闭等。显然,"大脑肥胖症"与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密切相关。电脑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阔,与此同时,纷至沓来的信息也使人们渐渐丧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事实上,一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就达到了一生能处理信息的1/6,大量信息是无用的。
早在1971年,经济学家郝伯特·西蒙就揭示了现代人"注意力匮乏症"的病理: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意味着注意力的匮乏与欲求。网络信息导致人们注意力不断分散,失去了探究信息的能力。大脑对信息的渴求,与对性、美食、海洛因没什么区别。这些寻求刺激的欲望是由大脑的神经传递素多巴胺控制的。它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冲动,使人们不顾痛楚或疼痛也要满足自己猎奇求新的欲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工作压力、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负担、学习中的烦恼、生存的困难、高科技产品、没有质量的睡眠、物价的上涨、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虚荣心等,都是"大脑肥胖症"出现的原因。
电脑与网络让人们丢掉了报纸杂志、传统生活方式,头脑的思维控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也被互联网所代替。有的网友经常打开8个窗口,每隔一会,就从一个链接切换到另一个链接。他们同时用6种不同的媒体进行34个对话。特别是微博的出现,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成为自恋式的微人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热衷于谈论自己,晒自己吃了什么,遇到什么新鲜事,泄露自己的隐私。网络微信息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人们的思维变得浅薄,注意力难集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短词语和符号表达感受,从深阅读到浅浏览,不断寻找简短的、快速的东西。人们因此变得幼稚化,大脑的推理功能也随之快速退化。
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晓海的工作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心理处方:
晓海要改变现状,关键的是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减少大脑对新鲜刺激的渴望,为大脑"减肥",具体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加强锻炼,有助于心神安定,精力集中。
2,制定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每天上班时,先花几分钟时间梳理当天要完成的重点工作。每天的第一件事是,集中精力,花90分钟时间在最重要的任务上。以优先完成当天重要工作为目标,不紧急的工作先放一放。
3,经常深呼吸,缓解疲劳感。每件事情做完,可以站起来活动身体,或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保持精神。冥想、打盹,能够刷新你的大脑,改善你的注意力。
4,养成定时查看邮件的习惯,不要随时盯着邮箱、回复邮件,处理完重要工作后再回复不太重要的邮件。
5,对于临时性紧急工作,先评估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做好,就调整当天的工作重点排序。如果挑战太大,建议与主管坦率沟通,重新设计工作进度或优先次序。
6,自我控制。在完成重要工作前,不要打开QQ、MSN、微博、邮箱及其他无关网站。把工作完成后,再浏览新闻、娱乐网页,或与好友沟通。尝试多用电话方式交流,减少QQ、MSN等工具讨论工作。(岑湘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