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关键在父母

时间:2016-08-29 11:20:25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樊仁秀

  婆婆退休前是小学特级教师,迫不及待地想把肚子里的“墨水”倒给孙子。我是一家教育机构在本市的业务主管,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很反感。我将儿子送入注重生活教育的私立幼儿园,告诉婆婆孩子在幼儿期间应该学习跟小朋友相处、在游戏里发展兴趣。 婆婆抱怨说:“小孩不学认字和识数,天天疯玩,将来跟不上怎么办?好的私立小学的招生试题,都是一年级的卷子啊,你这不是害孩子吗?”

  婆婆给孙子偷偷报了5个兴趣班。每天放学之后去学一节课才回家。我下班很晚,经常加班,迟迟没有发觉。直到有一天,我和儿子过马路时看到一个红白相间的防撞栏。儿子三步一回头地说:“这个防撞栏是圆锥形的。圆锥,下面是一个圆,上面是尖尖的。”我这才知道他在兴趣班里学了几何形状。回到家,我和婆婆辩论了一番,引用某外国家长因为孩子过早认识字母而状告幼儿园的新闻,向婆婆表明立场。婆婆很反对,说我好高骛远,不合国情。

  看到我们教育意见不统一,我老公出面协调。他一针见血地说:“上何种幼儿园、上不上兴趣班、要不要学小学知识,这都是表面;问题的症结是咱要看哪一种教育形式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让他爱上学习、自发学习并且快快乐乐地去探索!”

  老公亲自出马,陪儿子参加了一周的“兴趣班”。据他判断,有些兴趣班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些则是机械地灌输,是填鸭式的教育。最终他帮儿子退掉了3个班,并建议我花更多的时间陪儿子学习。他说:“你总批判爸妈的教育方式。你干吗不示范一下,如何调动儿子的学习主动性呢?”

  说来惭愧,我的确有点儿光说不练、不接地气。于是,我调整工作时间,每周抽出两个晚上和一个全天来陪儿子。一家人约定,以我为主导,公婆在旁边观摩学习,不插手、不多嘴。

  我让儿子列出他最想做、最好奇的事情,然后根据这些兴趣来设计“生活课程”。比如,儿子想体验交警“开罚单”。我们陪他带着相机去给小区外路上违规停放的车辆拍照。之后,我教儿子用电脑制作罚单的模板。打印出来后,他将抄下的车牌号码一个个填上去。当我们带着“自制罚单”去贴时,很多车都开走了。不过,儿子自始至终忙得不亦乐乎,认数字基本没有问题,而且操作电脑的能力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后来甚至整天吵着要玩Excel(一种制作表格的软件)。

  再比如,大都市里的孩子对季节越来越不敏感。儿子说:“要春游了,我感到春天来了;吃螃蟹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到了;商场里摆了圣诞树,表示冬天来了……”于是我带儿子去“寻找季节”——我给他朗读有关季节的绘本和散文,带他在散步的时候搜集植物标本,做成“四季书”,配上手写的小诗。我周六开车带家人去郊外玩,让儿子嗅到春天泥土的味道、听挥扇乘凉的老人讲故事、看秋天红叶的美丽、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这个过程,孩子乐在其中,产生了对自然、生物的兴趣,也提高了对语文之美的感悟,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汉字。

  看到我的“示范”取得成效,婆婆也开窍了。她不再拘泥于“幼升小”的大纲,开始注重教育的趣味性、发散性与实用性。我不在家的时候,她不再填鸭式地灌输,或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而是使用网络上的一些优质资源,比如BBC的纪录片等,来启发孙子对各种知识的兴趣。

  公公退休后,在郊外开垦了一小片荒地。老两口种植、浇灌的时候,经常会带上孙子,让他拍照做“生物书”,然后带他百度搜索相关知识,给照片配上说明性文字……这种教育方式越来越接近于我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儿子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对自然和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对美的事物也有了欣赏的能力。

  现在,我们婆媳的教育理念趋于统一。我更能体会婆婆对“幼升小”的未雨绸缪,婆婆也能理解我对“拔苗助长”的担忧之心。

  像我家这种以爷爷奶奶为带娃主力军的家庭,一定不在少数。老一代人特别重视“学知识”,对孙辈进行填鸭式教育。这就需要年轻的父母来做家庭教育的“主心骨”,给老人灌输科学的理念,并向老人“示范”如何寓教于乐,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把孩子的学习丢给兴趣班或老人,都是极为不妥的。作为父母,无论工作多忙,都应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示范并引领孩子主动学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