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日本的输液疗法

时间:2016-11-24 16:27:13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作者:司长河

  日本昭和天皇自1988年9月19日大量吐血以来,共逃脱了6次危机,使之生命延长了111天。这除了由于他体质好、心脏强劲有力之外,输血、输液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输血合计为31865毫升,这在医学上已是极为罕见的量。但为了维持已不能从口中摄食的天皇的营养补给,输液疗法成为维持其生命的“生命线”。

  输液学的权威、昭和大学教授越川昭之说:“可以这样认为,实施输液疗法后,才使天皇的生命得以延续。”可见输液的重要作用。

  那么输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疗法呢?

  当人们处于不能从口中吃或喝的状态时,就要发生大、小肠脱水,同时也不能够再向体内供给钙、钠、钾等电解质和营养。为防止产生上述状况,则必须采取直接向血液中注入水份和营养。这便是“输液”。

  人体中的水约占体重的60%。电解质、蛋白质等就溶在其中,它的三分之二在细胞内,三分之一在细胞外。细胞内的水溶液含有大量的以蛋白质和钾为主的电解液,而细胞外的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钠组成。

  健康状态下,人的体液拥有一定量的同时,在体液里还拥有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失去这种平衡时,就有必要进行电解质输液。

  输液时,准确掌握病情,选择最为合适的输液剂是很重要的。输液剂是以生理盐水为基础,溶合进钾、钙及乳酸盐三种成份来调整浓度的。如果人没有这种生理盐水,数日后就会死去。

  输液是能发挥起死回生的效果的。

  紧急情况下抢救,可以用水和电解质。但长期不能从口中摄取食物和液体时,营养输液就成为很有必要的了。

  与刚才提到的电解质输液相对应,含有维他命营养物的也是输液。使天皇长命的,就是用这种营养输液治疗的结果。

  接着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输液疗法的历史和原理吧。

  在19世纪林格氏溶液发明前,小儿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因痢疾、呕吐等脱水症而死去的小儿占50%。当时的医生反对向血管内注入大量的液体,而似乎是在努力把液体中的电解质组织制成某种接近血液的东西。40年代,低渗透压液体注入血管比血清更为有效,这一结果被证明。70年代为输入营养液又开始了中心静脉的利用。到了1980年,营乔输液的成功,开始了各种输液剂的临床应用。

  让我们来看其中的基础成份和作用吧。

  ——5%的葡萄糖输液中,有水份和热量(1克等于4千卡)两种作用。葡萄糖被肝脏代谢成肝糖,水也就自然贮存在体内了。

  ——生理盐水中含有不同等量的钠和氯,并使它具有和血液成份之一的血浆同样渗透压,在细胞外液急剧减少或大出血,在缺乏合适的输液剂或血液时,以急救。

  ——林格氏溶液是一种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钾和钙、并和血浆的电解质成份接近的一种液体。需多补充氯时,较为方便。

  ——乳酸钠加林格氏溶液等于氯化钠,即林格氏液加入适量的重碳酸钠,使电解质组织血液化的一种液体,用于细胞外液的补充最为合适。

  电解质输液的主要成份,是食盐水、钙、钾、乳酸。但作为目前静脉营养输液的三大成份,则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特别要把脂肪和葡萄糖、氨基酸的比例搞好,并使其热量达到每克9千卡左右,把它用来作为热能,就会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这些也就是高热能及营养输液的根本出发点。

  在输液里好象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简单举些容易发生的例证:在电解质输液剂里,由于钾的原因引起的脉搏不整、心机能衰退,以及生理盐水过多,就可能患高血压、心律不齐、肺浮肿等。

  再有,超过适量的营养输液,会由于脂肪输液剂的过剩,而引起血凝固障碍、贫血;氨基酸输液可能引起高氮血;糖质输液可能引起肝障碍等等。一方面输液疗法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十分细心地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虽然有上述问题存在,但普通情况下如果肾脏健康,也就不必太担心了。由于输液引起的小量不平衡,通过肾脏的原有功能会得到控制的。

  输液疗法今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不久,将可能把输液针管埋入体内,并且还能每天自行进行输液。这种输液法,不仅适应不能从口中摄入食物的人,甚至在白天需要游泳、洗澡的人都可进行输液。目前,在美国利用晚上睡觉时间在冢里自行输液的人,已有很多了。

  不久的将来,如前所述那样,即使有体液障碍的人,在日常生话方面也能基本达到和健康人没有什么区别的程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