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新闻网讯 据人民网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为什么民间有家家户户挂上艾叶的习俗呢?
这一习俗源于民间流传的避灾说。传说古时候,一位神仙巡察人间,见浪费粮食严重,决定降灾人类,后见一妇人爱孤儿胜过亲生儿子,为之感动,告诉她门前挂艾可以免灾。后来这妇女将这一方法告诉了所有的人,使人们避免了一场灾难。这种说法在东北以及河北唐山等地广为流传。
民谚所谓:“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从古至今,艾叶用于预防瘟疫的记载很多: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明确提到了用中药加热煎煮后产生的热气,可用来熏蒸治疗疾病。端午节期间,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开始运用艾叶焚烧或煎煮来驱除瘟疫,实际上是一种熏蒸疗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现代研究证实:艾叶烟熏患处除了有抗菌作用外,还可以在室内空气中形成药分子膜层,而悬挂的艾叶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在人体周围空气中也能形成天然消毒气幕。经呼吸系统侵犯人体的细菌、病毒最易蓄于鼻腔与咽喉,艾叶中大量灭菌、抗病毒成分可于鼻腔、喉头与气管中形成“药膜”,达到抗菌、杀毒、防病的效果,故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有预防瘟疫病流行的作用。由此可见,在蚊蝇孳生、百虫活跃的仲夏疫病流行季节,民间流传的“端午插艾”这一习俗是有科学依据的。
(陈西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