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家居

小米跳智能家居大坑,丢芝麻捡西瓜值得吗?

时间:2016-03-30 11:50:49  来源:咱家  作者:

  小米又开始卖电饭煲了,而且号称是要超越日本货。这个主意好,符合小米最近宣传的“新国货”理念,如果真的能做好,确实是中国制造的荣耀。但是,面对智能家居这个大坑,小米准备好了吗?

  智能家居实在是个坑

  小米做了很多手机的周边产品,借助电子商务的无空间感,卖的很好,后来逐渐在路由器、充电宝、插线板之外开始探索更“智能化”的家庭电器,包括空气净化器,也包括新鲜出炉的电饭煲。

  如果从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来看,小米的布局和发展脉络没有问题,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如此发达,智能家居越来越不再是家电企业的专利,小米借助智能手机的产业基础进军这些朝阳产业确实是非常有眼光。

  智能家居是个坑,这个坑已经埋了很多伟大的公司,包括微软,即便是到了现在,智能家居的技术仍不完备,行业规则也没有建立,任何有志于此的公司都只能是浅尝辄止的跟随策略,谁在这个方面扎进去,一定会是出不来。而且,要想扎进去,就必须有更强壮的体魄,或者有更充足的烧钱的本钱。

  现在的小米,智能手机这个发家致富的本钱并不厚实,苹果三星向下挤压,华为已经完成超越,后面的OPPO VIVO也蚕食市场。在一年时间里,小米手机已经不是不负当年之勇。这个时候,集中兵力将手机业务做扎实,也许比太宽泛的布局更好。

  小米要想在智能家居方面有所作为,一定是要把现在的主业做好,让自己的大树屹立不倒,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到处布局,主业守住了吗?

  不过,话说回来,小米的主业是什么呢?如果你随便在大街上问问,多数人的回答当然是,小米手机啊。在近几年之内,小米想改变社会上对其手机厂商的认识,基本不可能。

  但是,一家公司高多样化运营,是有前提的,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公司业有余力,现在的市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优势,利用自身的资源在相关的领域进行布局;另外一种是未雨绸缪,现有的行业已经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这个时候看准其他的市场机会进行大胆进攻。还有一种就是无奈的挣扎,现有的主业已经摇摇欲坠或者青黄不接,这个时候找个其他的市场试试运气。小米属于哪一种呢?

  智能手机市场还远远谈不到是衰败的行业,出货量的增长至少还可以持续很久,即便是遇到经济周期和技术发展的瓶颈,这个行业依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另外,随着一批小企业的退出,剩下的包括华为小米等在内的主流手机厂商会拥有更大的市场,就看谁占据的更多。

  我们看两个行业的榜样。苹果,即便是苹果手机没有对手,利润率高到没有朋友,可苹果在其他领域的拓展依然是小心翼翼,跨界布局上成就不大,这也才保证了苹果的手机市场竞争力,让其风光了已经快十年。华为,即便是现在已经跻身世界手机厂商前三,也依然坚定的将通信设备作为核心业务,将电信运营商市场看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小米在手机领域的辉煌难道有了超越这两家的本钱?

  不管为了估值还是为了撇脂,都不应该

  当然,布局这东西有好处,就是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提高市值,对于没有上市的小米来说,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提高“估值”,这也是解一段时间以来小米估值下滑的良药。可是,估值就是个鬼,你怕,它就欺负你,你不在乎它,它就与你没什么关系。如果真是为了估值而全面撒网,未来一定是得不偿失。

  此外,还有人认为,小米的粉丝经营能力很强,品牌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还在,利用这个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市场,让更多的米粉用上尽可能多的小米制造,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品牌剩余价值理论,像诺基亚当年一样。

  小米还不是夕阳品牌,小米依然处在上升期,如果这个时候太看重估值或者就想着利用品牌的全部拉力,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举动,是作茧自缚。

  虽然现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率普遍不高,成了大道上的“芝麻”,但是这依然是阳光大道,芝麻再小可是数量大,捡起来的总额惊人,智能家居产品看似是西瓜,可依然在阳关小道上,风险大收益低。在这样的时刻,小米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智能手机的利润率,把芝麻做大,而不是丢掉现实芝麻去追逐海市蜃楼的西瓜。

  小米是中国制造的一个奇迹,从手机行业异军突起,我们真心希望其能够保持长盛不衰,通过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和战略转换实现平稳的发展,从一家高成长的公司变成一家从容不迫的科技领军企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