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会上,北京与来自全国21个省55个地市81个县的政府监管部门、基地和企业,共同启动了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到明年底前,北京重点食品的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覆盖率将分别实现果蔬70%、猪牛羊鸡肉60%、禽蛋和水产品50%以上;2021年底冬奥会举办在即,食品生产供应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格局将全面形成,基本覆盖北京市场各类食品品种。
据了解,北京九成以上的食品靠全国其他省市供应。作为食品特大消费型城市和输入型城市,过去北京主要依靠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口、对市场上的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并对不合格食品予以退市下架来维护食品安全。如今,北京通过与食品产地政府签署监管协议,实现了京内外共建“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
其中,在区域协作方面,将由产区政府从食品生产源头对食品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环节严格日常检查、监督抽检,建立合格食品产地准出制度;产销两地政府密切协作,从生产源头和市场销售两端对基地、企业开展飞行检查、联合执法,对发现的问题风险及时采取市场控制和信用管理措施。
而在基地保障方面,北京市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唐云华表示,将鼓励北京食品龙头企业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在京外设立基地,统一种植养殖投入品使用和管理,“京内外将共同培育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形成一批安全食品品牌”。同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市场价格,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此外,鼓励食品基地企业在产区就地建立初加工基地,采取品牌化包装和净菜、净果、分割肉品等方式进京入市。针对偏远地区出产的食用农产品,还将鼓励本市电商平台研究解决方案。
事实上,近年来,北京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去年,北京重点食品监测抽检合格率达到98.8%,试点推行了食品二维码追溯系统,以及进京牛羊肉产地追溯“身份码”。(记者 蒋梦惟 于新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