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确实,某种诱惑能满足你当前的需要,但却会妨碍达到更大的成功或长久的幸福。
不论成年人还是孩子,它们都反映着同样的道理:克制欲望、抵抗诱惑是多么困难,古往今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想一想不时出现在电视镜头中的那些落马的腐败官员,曾经何等显赫风光,接受审查时又是如何满脸失落沮丧。
一位作家说:"其实人与人都很相似的,不同就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一种自我克制的能力。正是由于对自我的欲念的调控,才显现出人性的高贵与光辉。
为什么赖昌星当年在厦门乃至福建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还不是因为他深知人的本性,一个大字认识不了几箩筐的貌不惊人的家伙,能够把把那么多的党政要员拉下了水?爱钱的给钱,贪色的送色,清高的人贪名,读书人爱书,他不怕你胃口大,就怕你没有爱好。投其所好,如鱼得水,即便像海关关长杨前线身陷囹圄以后,还念念不忘老赖的好处,说他交了这么多年的朋友,还是老赖够意思。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都难以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由此可见一斑了!
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
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
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有克制力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进行"糖果实验"的米伽尔同时发明了一个冗长的词汇:"目标导向的自发式延迟满足"。他十分强调自我调节情绪的意义,认为只有克制冲动才能有效达成某种目标。
所谓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像高官那样时常面对金钱、权力与美色,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诱惑。比如,你明明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但却因为吸烟的快感放纵自己继续吸烟;明明知道努力学习有利于今后的成功,但却难以放弃现在轻松自在的生活而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一个自制力差的小学生,也许在放学路上还计划着写完作业再看电视,可回到家看到遥控器时,便忍不住决定先看两眼,于是就不知道要看多少时间了;一个自制力差的大学生,也许刚向父母保证勤奋学习,而过不了几天就忍不住逃课上网玩游戏。
一个玩乐不能适可而止的人,也就是缺乏自制力的人,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结果是一天到晚,什么正事都干不了。相反如果一个人自制力强,那么他便会将精力较集中的用于一点,这样的做事效率很高,自然能在完成一件事上取得成功;一件一件小事的成功,才会累积起大的成功。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