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方案今年或出台
专家称延迟退休不可能一步到位 身体出问题仍可享受“提前退休”
日前,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发布会上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已拟出,还要按照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今年肯定会拿出方案。”
尹蔚民举例说:“5年后你如果是60岁退休,方案实施后,可能是60岁零3个月;另一个人第二年退休,那5年后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相关社会政策研究专家告诉记者,延迟退休政策不可能一下做到位,因此就得“小步慢走”。此外,就国家层面来讲,制定政策的时候只能“整齐划一”,但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记者 张丹)
针对为何要实行延迟退休,尹蔚民表示,这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法定退休年龄不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大趋势下考虑
尹蔚民说,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制定的,当时的人口预期寿命还非常低,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而且再往后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去年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占比已经超过了16%。所以无论是从开发人力资源,还是保持养老、医疗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行,都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而且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发达国家现在基本上退休的年龄都是在60~65岁,甚至更高。“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适应人口老龄化这样一种大趋势的背景下进行考虑,这一点经过这几年的讨论,社会共识正在逐渐形成。”
渐进式延迟退休
政策制定基于三个考虑
对于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尹蔚民说,基于三个考虑。第一,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他举例说:“比如五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那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第二,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根据我国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相关部门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实施。
第三,提前公示,做好预告。这个方案一旦出来之后,相关部门会广泛地征求社会意见,因为这个方案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都需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社会的共识。
“小步慢走”
不可能一下做到位
针对“每迟1年退休加3个月”,如此小幅度的“慢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团认为,延迟退休政策不可能一下做到位,因此就得“小步慢走”。
据尹蔚民举例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每迟1年退休加3个月”,一旦方案顺利实施,下面几类人将刚好赶上延迟退休: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职工(不区分工人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以“女性干部”群体为例,这一群体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而一旦实施延迟退休方案后,出生于1967年后的人们都将“被延退”,其中,从1986年起,这个年份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都将统一为60岁退休。
而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的“男性职工”这一群体,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都将延迟退休,其中,1962年出生的“男性职工”退休年龄将为60岁3个月,而从1981年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退休年龄将统一为65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